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吃饭财政的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09:52 中国经济时报

  ——河南中部某镇财政状况印象

  ■本报记者杨婷

  2006年3月,记者来到河南中部某农村调查采访,希望了解农村基础建设、农民收入、乡镇财务等情况。

  之所以选择河南,因为河南正是中国的缩影: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河南应该说是中国最大的“发展中省份”。

  对于该镇的基础设施,记者有了感性印象。3月3日,中午的阳光很好,该镇位于省道边的村子显得祥和安静。记者下车后,顺着一条狭小且不平整的道路走进村子,这条路看不出来是柏油路还是土路——在某些路面零星露出些柏油,但绝大部分路面已被黄土掩盖,而且坑坑洼洼。而进入村里,看到农户门前的道路后,记者才知道,相比而言,那条进村的路已经是最好的路了。

  村里的农房因地势而建,排列得不甚整齐,农房前的路也十分糟糕。那些路不能说完全是土路,因为路上还有些煤渣。雪水泡软的路面被车轮轧出一条条深辙,有些深辙像用犁耕出来似的。有村民告诉记者,这条路比起前几年算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了,去年村里对这条路修整过——赊了几车煤渣铺了一下。

  记者发现,村里所有的路几乎都如此糟糕。村民说,天晴时,这些路走起来没问题,还可以运输粮食等重物,但只要一下雨,出行就成了问题。

  村里有几条接近干涸的沟渠,里面积着厚厚的淤泥,泛着黑水,垃圾顺着河岸一直铺到河床。村民说,清淤、疏通河道等事情根本没人管。

  而让记者有些不解的是,村民谈到道路与河渠的治理时,虽然对现状感到强烈不满,但又仿佛与自身毫不相干。

  记者在走访期间一直联系镇财政局及镇党委书记,想就乡镇财务情况进行采访。但对方始终显得很谨慎,他们的答复也在情理之中:有些问题如果实话实说,对他们有影响;如果不说实情,讲虚的,恐怕又不是记者所需要的,因而采访也没有意义。

  几经周旋后,镇党委书记最终接受了记者采访,但对于很多问题也只是模糊作答,而且事先约定不能问太难回答的问题,并且报道中不得透露其真实身份。

  “现在的财政是吃饭财政,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财政太紧张,做点事很难,我们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位书记对记者说。“农业税现在没有了,也不许乱摊派、集资,如果要办一点事情,财政就得出钱,但财政收入有限,你说怎么办?”

  记者了解到,该镇的农户已免除了农业税,不再负担任何税费。国家还给每家农户每亩14元的农业补贴,并转移支付了村干部的工资。

  “农民的负担大大减少,相应的,财政的压力就更大了。去年的财政收入比以往都多,但还是远远不够用。你问这钱都做什么了?要给村里一部分,用于基础建设和村务开支,这块大概有70万左右;供养五保户,救济特困户花了100来万;用于水利建设、灌溉、抗旱大约50万左右。此外,还得处理突发事件……,还得还债,拖欠群众的债务大部分已解决了,最大的债主是银行,不要说本金了,就是利息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的负担,光靠越来越有限的财政收入来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书记说。

  “镇里村里基础设施都不太好,谁都想改变,但改变就要用钱。中央的政策很好,说起来谁都高兴,但新农村建设需要高投入,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但农民不管这么多,他们听了中央政府的说法,就会来责问我们:中央要给我们农民解决的事情,比如说通电、气、通讯、道路,为什么不解决?事情明摆着,这都需要钱,我们不是不想办,而是没钱。”

  财政为什么如此紧张?有限的钱是不是都用在刀刃上了?

  面对记者的提问,书记回答得很有技巧:财政紧张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但是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特点,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有一些一直存在的工作弊端。

  “有些举措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比如修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出大头,农民呢,也做点贡献,有钱的出一点钱,没钱的,可以出工。同时,农民有权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这个办法可以缓解财政的一些压力。但是如果农民不创收、增收,再少的钱,对他们来说,都是负担。”

  书记又举了个例子说,如果实现给每家农户通沼气,这需要给每户花费2000元。假如国家给每户补贴1000元,农户自己还需要出1000元,但很多农户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据记者了解,该镇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块:外出打工、农作物收入、养殖收入。而在这三块收入中,外出打工又是主要的。该镇1万余户人家中,就有1万5千人外出打工。因为该地区人均耕地很少(每人只有8分到1亩地),所以种地仅够维持基本口粮,无以增加收入。

  村里和镇里没什么企业,既提供不了多少税源,也无法吸收农民就业。

  “干部的想法都很好,都想吸收投资,开企业办厂,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投资环境差,谁来投资?说到底还是基础设施不行。但是,没钱怎么搞基础建设?”书记说,“所以,我们鼓励农民走出去打工,这不仅是帮助他们增收,而且很多农民走出去后赚了钱又回到家乡办厂。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