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酝酿再降药价 侧重抗生素和抗肿瘤类药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03:55 北京晨报 | |||||||||
晨报讯(记者 彭宇)国内药品的第18次降价正在酝酿中。记者昨天从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获悉,国家发改委目前已完成药品出厂价的调研,此次降价将集中在抗生素和抗肿瘤类药物上。 对于这次药品降价,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更愿意称为“调价”,因为除了降价的药品外,部分药品价格还有所回升。
“调价方案目前还没有向制药企业征求意见,也不清楚具体的幅度是多少。从整体上看,药价下调部分明显超过了提价部分。” 周燕对药品的持续降价感到担忧,“单纯的药价下调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药企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只会停止降价药的生产,最终患者还是买不到便宜的药。” 事实上,在国家发改委此前的17次药品降价后,一些原来常见的临床药品已经被部分医药企业减产或停产。 国家发改委并非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在去年10月的第17次降价中,国家发改委曾出台三项配套措施,将医院对降价药的加价幅度限制在15%以内,暂停降价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并要求各级各类医院销售降价药品的数量不能因降价而发生明显变化。但“由于国家发改委不是医院的主管部门,价格和数量调查又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这些配套措施实际上并没有到位”。 目前,药品降价导致药企“用脚投票”的现象已经引起了重视。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一刀切降药价将加剧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已经被写入了与会代表的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樊水玉认为,“‘一刀切’地降价或规定低价,导致部分老百姓必需的低价药品生产变得无利可图,企业被迫停产,病人不得不接受由国外企业或合资企业生产的替代药品。这些价格昂贵的药品加重了病人的负担,成为老百姓看病贵的一个原因。” 她建议,政府应建立医疗机构必备的常用廉价药品目录,指定专门的企业生产和经营这些必备常用廉价药品,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鼓励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对这些常用廉价药品的生产和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