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民富裕增长慢于经济发展,为什么我们没有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09:42 燕赵都市报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是国民富裕增长却远慢于经济发展,同时社会发展慢,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182321亿人民币,同比上年增长9.9%。但是经济总量的提升,并没有表现为国民财富和收入的同等提升。

  2005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比上年增长9.6%、6.2%,低于经济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甚至回落0.6个百分点。城乡贫富差距,比去年有所拉大。

  按照世界银行的研究,中国在2000年的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仅仅为美国的2%。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何没有带来国民财富的增加,大部分“钱都到哪里去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专家袁钢明指出,钱大部分到中央财政、银行,以及国外去了。中国需要改变过去集中中央财政做国家建设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导致重工业化发展倾向,轻视民生发展。

  世界银行也指出,这些钱应该取之于民,用于民,可以用于填补社保、医疗、教育的欠账。

  数字为证:越养越肥的垄断寡头和外资大鳄

  中央钱袋鼓起来

  2005年中国税收收入达到30866亿人民币(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首次突破3万亿元,增收5148亿元,同比增长20%,高出GDP增幅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1倍以上。

  央企、银行,在呵护中肥硕

  在近年来的改革中,中央财政给予的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的资金,全部加起来约2万亿,国有企业再转股是1万多亿。同时财政给予央企的补贴也不少,比如去年底给中石化的近100亿元人民币一次性补偿。

  2005年前11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3260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2067亿元,增长12.5%,占到一半以上,远远超出内资非国有企业的投资。

  国企财富日趋寡头化

  作为政府资产的另一表现,中国企业的利润大量向大型国企集中,反映出财富向政府集中的程度在提高。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25%,再创历史新高。同时,盈利继续向中央企业集中。2005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413亿元,占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

  外资敛财不含糊

  此外,考虑国内资源价格低,外资企业所得税比内资企业低,以及土地等各方面的综合受益看,外资每年在华拿走约1万亿人民币的利润。

  数字为证:国企利润如何“炼”成的?

  利润和死亡的对垒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5年我国煤炭行业年利润增长了74%,但在这一耀眼数字的背后隐藏的却是触目惊心的代价。2005年中国煤矿发生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死亡人数较前年略有下降。中国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账到底有多少?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表示,根据最新的调查和统计,这一数字高达689亿。一边是煤炭行业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一边是煤炭行业的利润大幅度增长,另一边则是安全欠账的巨额数字。这样的对垒,让我们哭笑不得。

  需求、价格“催”大的巨无霸

  不仅如此,受需求和价格拉动的影响,煤炭、石油、有色、化工等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而如果没有石油和煤炭等行业的高利润增长率国企的利润情况又会如何?

  失乐现世:贫与富:断裂式共居

  内需和农村成为“中国短板”

  最近,中国的内需与外贸增长出现了严重失衡。从内需看,年均增速为8.6%,远远低于GDP和投资的增长速度,消费贡献率已由“九五”末期的73%下降到45%,而发达国家平均为80%。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市场存在巨大潜在需求,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最穷10%人口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1.8%

  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的收入分配中,最贫困的10%的人口,所得的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的1.8%,而最富有的10%的人口,所得的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的将近30%。

  基尼系数0.46超越国际警戒线

  此外,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在不断扩大。改革初期的1984年,基尼系数是0.26,2000年上升到0.42,达到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2004年则上升到0.46。

  民情透视:我们为什么不敢花钱?——来自新“三座大山”的精神压迫

  社保:贫瘠的“空白地带”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内不会改变,而且矛盾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介绍,包括4000多万已经退休人员在内,我国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只有1.6亿多,不及劳动人口的一半,覆盖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

  和养老保险一样,同我国13亿的人口基数相比,参保人数分别为13341万、10546万、7810万、5085万的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生育保险等都还显得“相对单薄”。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

  泛市场化的医改悲情

  “看病贵”是近年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1998年到2003年分别上涨了57.5%和76.1%,都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我国财政目前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比例依然偏低。以2003年为例,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个人支付的高达56%。而在欧洲发达国家,政府负担80%-90%卫生总费用。

  除了卫生资源总量投入不足,更大的一个问题是公平公正问题。目前,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导致卫生资源供给不能满足公众的医疗需求。在我国,80%的卫生资源分布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的80%又分布在大医院。

  教育经费:逆潮而“退”

  据有关资料,全国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徘徊在2%至3%之间,2002年为3.32%,2003年为3.28%,减少了0.04个百分点。最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又显示,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更是锐降到了2.8%,现已连续三年呈下滑之势。不仅没有实现“十五”计划中规定的要使这个比重达到4%的目标,反而离这个目标更远。就是这样有限的投入,亦存在严重的城市倾向,导致乡村教育难以为继。

  与之恰恰相反的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投资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般在6%左右,有的高达7%,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4%,印度达到4.6%。

  高端论坛:发展模式出了问题?

  发展不等于只强调发展经济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教授李玲:发展是硬道理,不等于只强调发展经济。中国改革开放,不应该把市场调节手段失灵的改革继续推向市场,比如医疗、基础教育、基础科学等,政府应该担负起本该具有的职责。

  单纯经济手段难以解决利益分配不均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基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同时打破城乡界限,扩大发达地区的规模,以及加快资源等方面的改革,整体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

  目前一些单纯的经济手段已经难以解决改革所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问题。比如,政府给予低收入阶层各种资助补贴,或者提高其最低收入标准,对于改变其生活面貌和消费能力未体现出最大的效应。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赢家通吃”的根由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改革是体制变革先于结构变革,现在是结构变革先于体制变革,因此导致结构定型,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赢家通吃”的局面。

  推动三次分配,开发公益资源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不仅影响大众有效需求的生成,制约经济发展,还正在加剧社会的不和谐。为此,段应碧主张,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需要推动三次分配,开发出国民收入的1%成为公益资源。

  (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证券报》、《北京现代商报》、《东方网》报道)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