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金龙鱼”有望把中国人从“油水”中拉出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 08:3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3日专电(记者葛素表)中国人由于地域不同导致口味的不同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有的地方的人爱吃花生油,有的地方的人爱吃菜籽油,有的地方的人爱吃芝麻油等等,但假如把这些油“有机”地掺在一起成为一种“调和油”,还会有人爱吃吗?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在中国却探索了近五年,日前深圳南海油脂的“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因“脂肪酸比例合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油少了菜不香,盐少了菜没味”,于是炒菜时多放油、多放盐,一般放盐多少可以凭味觉决定,而放油多少却很难“操控”,“油水大”成了很多菜品的通病。根据中国烹饪学会提供的资料,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日油脂的摄入量为25克,而最近全国调查的数字却是人均日摄入量44克,油脂的热量比同量的猪肉高出1倍多,会不会吃油成为我们这些每天“吃油”者经常忽略的话题。

  “其实,油脂企业也并不希望消费者吃太多的油”,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伍翔飞对记者说,食用油是人体最重要的膳食

脂肪和脂肪酸的来源,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是以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等八种植物油为原料,按照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0.27:1:1调和制成的。“这些脂肪酸的作用就像人不仅要吃米饭,还要吃馒头、吃蔬菜、水果才能健康一样,不同的脂肪酸在人体里所起的作用不一样,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搭配使成品调和油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三种脂肪酸达到最合理的比例。”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介绍说,中国有100多种基本烹饪方法,其中80%以上烹调手段都离不开油。作为一种“常规”烹饪手段,人们却常常忽略在食用油方面的创新。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很多的地方还在吃散装的食用油,后来人们觉得散装油携带不方便,于是一些油脂企业便推出“小包装”,这个创新解决了油品的安全卫生问题。再后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营养,一些油脂企业纷纷开始研究“健康油脂”。

  武翔飞告诉记者,通过控制脂肪酸摄入量达到营养平衡的理论其实很早就有了,但将其做出合适的产品并推向市场,“金龙鱼”却是国内第一家。南海油脂“健康油脂”的创意得到深圳市政府的认可和鼓励,2000年深圳市政府出资300万元支持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的研发,到2002年产品上市,但直到2005年底该产品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也是国内首个在食用油领域的发明专利。

  “要想吃‘健康油’一是不能过量,二是要注意炒菜时油温不能过高”,武翔飞说,油脂企业也要注重社会责任,对油脂企业来说,提醒消费者健康用油的责任义不容辞,但在方式上要“温馨”,不妨印制一个小纸牌挂在即将出售的油瓶(桶)上,告诉那些买油的家庭主妇们如何用油、如何购油、如何吃油。(完)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