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扩大的不仅仅是居民消费需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09:56 新京报 | |||||||||
日前,财政部企业司副司长周来振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现场会上说,近年来,我国的内需与外贸增长出现失衡。从内需看,年均增速为8.6%,远远低于GDP和投资的增长速度,消费贡献率已由“九五”末期的73%下降到45%,而发达国家平均为80%。(3月2日《北京现代商报》) 200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
扩大消费需要同时从居民、政府、企业着手 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扩大消费,居民、企业、政府都有责任。从消费主体来看,中国消费率偏低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居民,还涉及政府和企业。事实上,居民消费量增速比较稳定,而且其在整个国民消费额度中所占比重达75%以上。而在过去几年GDP的收入分配中,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非常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5%以上,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企业的利润增长,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增长也非常高,累计了大量的未分配利润,占GDP比重达到20%.政府集中了很多资源,企业留存的未分配利润的累积,从而导致了这两个经济部门较高的储蓄率,自然影响最终消费率的提高和消费的扩大。因此,要真正实现消费的扩大,不能单纯寄望于居民,还需要通过特定的政策措施来降低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政府应该更多地进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缓解当前公共品供应不足的突出矛盾。企业也应该将更多的“未分配利润”用于转移到居民或者政府的支出,而不是将其统统都用于投资。 扩大农村消费要寄望于城市化的推进 尽管农民占据中国人口总量中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其消费额却占据相对较小的比重。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农业是典型的弱势产业,但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一个弱势产业,却支持了中国的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基于当前的财政收支结构等来看,中国经济应当开始进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新阶段。要扩大农村的消费,不能仅仅从农村自身、农民自身想办法。 长期以来,农村消费占整个中国消费总量的比重非常小,消费增速低于城市消费,城乡之间消费差距较大。2005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176.6亿元,其中城市总额45094.3亿元,县级地方总额为7485.4,县以下地方总额14596.9亿元,农村消费的比重不到25%.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处于弱势产业,它的劳动生产率、产出贡献度均大幅低于第二、三产业,决定了农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不太可能像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那么大、那么快,真正靠农产品生产取得收入大多只能满足温饱,依靠农业让农民收入增幅每上升1个百分点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扩大农村消费要从农村以外想办法。改善农民的收入结构,增加其可支配的非农业收入,这样扩大农民的消费才有可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务工、经商方式向城镇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样通过他们及其赡养的家庭人口摆脱传统的农村消费方式,逐步向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转变,对于解决农村消费问题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虽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展开,但与世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率(城镇生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0%多,约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意味着还将增加1亿多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就需要我们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各种政策和社会壁垒,逐步消除他们融入城市化进程、分享城市工业化和生产效率提高成果的障碍,并提供其子女入学、个人医疗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措施,这不仅从微观上是平等对待农民的问题,从宏观上也是促进消费扩大的重要举措。 不应寄望于整齐划一的排浪式消费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从目前的趋势看,扩大消费不是靠推出一个、两个新的消费热点就能解决的问题。早期,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接近的背景下,靠一个消费热点的确可以出现排浪式消费现象,一段时期内迅速带动消费的扩张;但是现在的实际是,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明显扩大,排浪式、集中式的消费很难重演。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想提高整体的消费,就必然要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即开发不同的消费热点,使他们能够更多地消费自己阶层所热衷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对于收入增长稳定的中产阶层,医疗保健、体育娱乐可能是今后其重点消费的对象;而对于工薪收入阶层,随着其收入的逐步提高,住房、汽车也可以作为他们消费的一个热点。总之,要把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进行未来需求的细分,提供更多“量体裁衣”的消费品。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