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谨防外资并购中的垄断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09:55 新京报

  外资并购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民族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历来都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据2月27日最新一期的《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世界机械工业巨头,世界500强排名77位的卡特彼勒公司强势介入中国机械工业行业,国内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均被列入收购名单,其称霸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将中国企业作为生产基地纳入其全球产业链的野心昭然若揭。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早已存在,在德国博世公司收购我国油嘴油泵行业的排头企业—
——江苏无锡威孚有限公司后,我国的油嘴油泵行业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并购、控股,多年苦心经营的技术中心也被撤销、合并。

  不同以往的合资或新建企业形式,此轮外资并购的突出特点是采用股权合并的形式,强势介入,要求绝对控股,拥有并限制中国品牌,拒绝

不良资产,全面确立在中国相关行业的垄断地位,并使中国企业成为其全球战略下的制造业基地。

  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以如此直接强悍的姿态进入中国市场,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从跨国企业本身的利益诉求来看,大部分外资进入中国初期因生产成本、销售渠道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并未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如上文所提及的卡特彼勒公司在中国市场仅有不足5%的市场占有率。随着中国加入WTO保护期的终结,外资进入的限制逐渐解除,外资与内资、外资与外资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因而抢占市场,尤其是垄断行业成为跨国企业的现实选择。而快速实现这一目标手段无疑是并购。

  二是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片面强调GDP、引资额等经济数据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助长了地方政府支持并购的情绪。跨国企业并购地方国有、甚至是民营企业不仅为地方政府解决了扩大招商引资的难题,同时也为解决地方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更何况跨国企业在资金实力、品牌优势和管理经验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然而,地方政府和跨国企业的双赢并不意味着从全局来看这就是一个最优策略。跨国企业垄断某个行业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利益,其主要影响的应该是整个中国民族经济的健康发展,外资所追求的垄断化和独资化对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试想如果三星、LG仅仅是某个跨国公司在亚洲的制造中心,那么即使其发展再迅速、所获利润再丰厚,也不过是跨国公司的成就,而与韩国无关,今日韩国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及所受他国瞩目的程度也将大大逊色;不能坚持独立民族经济地位的案例很多,如南美国家盲目向外资开放所有领域,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即发生产业空心化、本国货币贬值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毕竟跨国企业进入是为了图利,而非植根于本国经济。一旦自身的产业优势消失或被他国取代,则跨国企业亦会通过牺牲产业链的部分来保全整体。

  此外,以行业垄断为目标的跨国企业并购无疑只是将国有制的垄断转变为外资的垄断,其垄断的本质并未改变。从某种角度来看,跨国企业的品牌、技术和管理优势甚至是加强其垄断地位,因为外来竞争者的进入门槛被大幅地提高了。这样的垄断地位最终必然会威胁到消费者的利益。国外相关的《反垄断法》对此均有明确的规定,如美国国会在近期提出要加强对外资并购行为是否威胁国家安全的评估,并为此立法。而我国虽在2003年出台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首次对并购导致过度集中的审查问题作出了规定,提出防止外资并购造成市场过度集中。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将审查制变为了备案制,从未出现过运用法律禁止合并的案例。

  跨国企业的并购必须被限制在合理的区域内,既有利于促进良性竞争,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健康成长。

  □陆志明(

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