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新农村建设之四:环境保护别再“后知后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00:13 北京现代商报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富裕”是个关键词,农民们、村领导们无不憧憬着搭乘这班列车把自己的家园带往富裕的春天。农村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业,农村的工业化进程面临和城市一样的悖论:一手建设,一手破坏。也许今天大家认为顺手丢的是芝麻、怀里揣的是西瓜,但明天就会看到截然相反的结论。到那时恐怕为时已晚,如一言讽刺: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更需要有条有理,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不和谐因素,是新农村建设应该深思熟虑并且可以避免的。在环境问题上,城市走了一条先丢后捡的路,丢得容易捡得辛苦。已经污染了的河流、空气、植被……能够维护的时机错过了,要修复它们则用去了数倍时间和金钱,即使不用公德去衡量轻重,也很明显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再者,生态环境不同于其他资本,他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致命的。新农村建设同样面临这样的境况,还没有着手建设的诸多农村地区,已经被当做城市的垃圾场和废水桶。城市为缓解自身污染,把风险转嫁到农村,在原本荒弃的袤野里再添一层污浊,似乎天经地义妨碍不了什么。如今荒野要改颜换貌了,才发现已被糟踏得丑陋不堪。弃不得,治更难。农村本来就是最贴近自然的田地,如果连这里的空气都不再清新,我们该上哪里去体验回归自然的心境呢?

  农村工业化面临的环境风险,如果在最开始就被纳入管理体系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去落实,不必重蹈城市发展牺牲环境的覆辙。新农村建设面临众多危及环境的问题:村子工业化程度和利润是领导干部的业绩;薪金收入的提高是农民的心头期盼;高产是转战农村工业企业的目标;大量人口消费能力的提高与生活垃圾成正比……种种利益都似乎与环境保护没有交集。因而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需要带有钢性和适时引导。

  王晓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