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戚家军、敲糖帮、工厂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14:48 南方周末

  义乌几千年来散漫狭隘的小农经济得到改变,与一位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有关。

  世人皆知“戚家军”,却很少有人知道,戚继光是招募到三千义乌兵后才屡战屡胜赢得这一称号。这些被戚认为“性杂于机诈勇锐之间”的义乌人,在军营里第一次严格分工合作,天天操练需要长短兵器互相配合的“鸳鸯阵法”。

  后来,分工与合作的习惯随着解甲归田的义乌兵回到家乡,历史就这样偶然地播下了火种。

  回乡的义乌兵不习农务只善游走,加上地少人稠,他们便肩挑货郎担,手摇波浪鼓,走街串巷去“敲糖”以谋生计。据传,可敲成小颗的红糖块也与义乌兵关系莫大。这种福建盛产的甘蔗随抗倭将士传回来,连紧邻的金华等地都没有,“敲糖”人故而广受欢迎。

  越来越多农民在农闲季节加入“敲糖”队伍,换取鸡毛沤肥来改变当地酸性过重的贫瘠土壤。《义乌县志》记载:“清咸丰同治年间,糖担货舱增至妇女所需针线脂粉等小商品。抗日战争前夕,本县操此业的人数增加到数万,发展成为独特的行业———敲糖帮。”

  庞大的“敲糖帮”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各队“行商”所走线路均按实力统一划分,而各级“坐商”则分别负责垫付百货、途中设栈补货,以及最后回收所换回的东西。鼎盛时期,敲糖帮网络密布江南,活动范围南至广东、西至湖南、北到徐州。

  不过,随着货币资本的兴盛和战争的到来,以物易物的“敲糖帮”渐渐衰落,而建国后一系列运动则彻底摧毁了它严密的组织体系,“敲糖帮”销声匿迹。

  郑礼龙,义乌华丽织造公司董事长,过去的“敲糖佬”,见证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今昔。很难想象,在许多个年关和梅雨季节,这位瘦削的身家几千万的都挑着几百斤红糖和百货,避开各地“打办”(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简称),终日奔走在穷乡僻壤甚至崇山峻岭之中。

  他当过兵,做过生产队长,也去江西打过工,1975年5月,30岁的郑礼龙第一次跟着邻村一位战友去云南敲糖,货郎担里装满了从镇上一位女摊贩朱宝球那里购进的玻璃珠子、刨皮刀。

  朱宝球是第一位为敲糖人提供货源的摊主,今天的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正是起源于她所在的廿三里镇。当时一群妇女提着篮子象游击队员一样偷着供货。

  带着这些廿三里的百货,郑礼龙那一趟净赚100多元,那是他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欣喜若狂。此后,他每年都外出敲糖。

  1980年,义乌县政府恢复颁发《小百货敲糖换化肥临时许可证》,“敲糖帮”再次合法。

  “糖担”就这样越来越多,在义乌尚不合法的集市日益热闹。

  1982年9月5日,县政府、稠城镇、工商局决定开放“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地点在湖清门一条臭水沟。开业当天,县领导无一到场,也没派代表。

  头一回有了父母官撑腰,老百姓热情勃发。

  象许多敲糖人一样,郑礼龙也放下挑了8年的货郎担,走进市场摆起小摊。

  在买卖过程中,郑礼龙发现彩绸发带非常好卖,1983年办起一个丝绸厂。名曰厂,其实只有两个人,他和13岁的女儿。每天晚上,他们将各色彩绸用刀片划成条,睡眼朦胧,刀片常常走岔,他的手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累累划痕。

  每天早上7点,郑礼龙和乡亲们一起用自行车驮着三大包货赶往市场,总是不到9点就被抢光。女儿则忙着把彩绸分给村里、甚至邻村的乡亲,扎成头花后送回来,郑山头村成为一个头花专业村。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义乌开始鼓励兴建工业。1996年,郑礼龙进口了两台彩带机,开始了一段最黄金的岁月。拿货的车子总是停在门口,工人24小时连轴转,每天净赚的就有四五万。

  随后几十家彩带厂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郑礼龙50多万元一台的进口机器被迫停产,他转行开始了生产粘扣带的平静日子。

  (短信编号P1151342)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