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资本市场还要向印度学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14:48 南方周末

  初级市场远不及中国繁荣的印度,在货币与资本的高级市场上却创造了奇迹———

  中国资本市场还要向印度学习

  

中国资本市场还要向印度学习
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热情快速升温Phototex/图□本报记者舒眉

  印度资本市场繁盛的秘诀在于“更开放”,政府在制定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的基本框架后,更多的是仅仅充当服务者的角色

  “十几年前,我们的市场还十分封闭、落后。但经过这些年的开放和发展,今天,以日交易额排名,印度的两大交易所已在全球分列第三、第四位。”

  正是农历中国新年过后,当国内投资者为A股市场开门大涨、沪指逼近1300点而雀跃时,印度股市轻松突破了万点大关。2月中旬,在上海金茂大厦举行的“印度中国论坛”上,发言的印度国家交易所主席M·Damodaran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反差足以让台下的中国听众感到困惑,在以往有关中印经济的对比中,人们早已熟悉了这样的事实:过去25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在9%以上,而印度只有5%左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用购买力计算,中国人现在比印度人富有70%以上。无论人均寿命、识字率还是生活条件等等,印度都远远落在中国后头。

  然而,初级市场远不及中国繁荣的印度,在货币与资本的高级市场上却创造了奇迹。今天的印度资本市场发展堪称亚洲股市中的另类。

  《远东经济评论》做过一个统计,自1993年以来的12年间,4个亚洲新兴市场的股市实际上已经摧毁了投资者的资本,只有在印度和中国香港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获得了超过美元存款利率的收益率。

  而印度股市的表现与它的经济增长则相互辉映,去年,涨幅超过90%。这让印度国内外投资者喜笑颜开。

  目前,印度有23个股票市场(中国2个),并且已经全部联网;上市公司1万家以上(而中国只有不到1300家);日交易额合人民币400亿元(中国133亿元),在全球居第三、四位;公司上市的资本门槛合8000万人民币(中国5000万)。

  “从老牛车到因特网”,这既是对印度经济在最近15年飞速增长的形象说明,也是印度资本市场发展的真实缩影,就在15年前,印度资本市场还与高效率这个词汇相距甚远。

  “那时,市场的基本架构尚未形成。行政管制也很严,普通的股票买卖都要通过中央监管机构核准后才能转手,没有电子交易,整个流程需要15—16天才能完成。”印度ICICI证券公司的主席DeveshKumar回忆。

  “我们大力开放了市场”

  “十几年前,中印经济有很多的相似。印度资本市场效率低下,国有企业占据金融的主要资源,直到2000年,大部分的银行能否存活还是个问题。”DeveshKumar说。

  1990年代初,印度政府开始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使得GDP实现了年均6%的高速增长。印度这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是以服务业为主要推动力,以金融与软件开发为代表的服务业对整个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1%。

  “这不是简单的复制西方,”在回顾资本市场发生改变的原因时,印度国家交易所主席M·Damodaran强调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大力开放了市场。”

  他介绍,这种开放体现在各个层面,比如,政府除制定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的基本框架之外,它在更多时候充当服务者的角色;对于想要上市的企业不是通过政府审核,而是由公司自己做信息披露,由专家打分,投资人根据打分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投资;对于外资机构的进入几乎不设限制,印度市场上的外资机构已经由2004年的500家左右上升到2005年末的850家。

  这些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印度资本市场运转的效率和透明度渐渐提升,无论从股票市场的数量、结构层次、运行机制,还是从上市企业的数量等角度看,印度的资本市场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里昂证券曾经分析了印度上市公司的特点:印度上市公司在过去数年中并不是因为中央政策而被动地改革,他们很主动地稳固架构、优化制度以及强化公司治理。所以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印度公司的水平较高。印度上市公司管治总得分为6.6分。另外印度的国企私有化的速度也较快。

  与印度相比,中国也费了很多的心思来发展现代的金融部门和金融制度,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一个有效率的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离我们还有相当距离呢?

  “印度金融业的发展还有其内在原因,”几年前开始对中印经济进行比较的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解释说,“我们国家实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模式,但在印度却不具备这样的基础。”

  张军介绍说,首先,印度金融系统中循环的货币量远少于中国。印度的国民储蓄率是27%,为中国的一半,在资本流入方面,印度10年来所吸引的外资也不足中国的十分之一,中国一年大约能吸引500多亿美元外资,而印度引资数仅为约4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发展需要靠民间力量,在金融上,就反映为资本市场相应占据重要的位置。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大量成长型企业提供了融资空间,也逐渐形成了以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制。

  另外,印度具有优良的经济制度基础,对合约和法律的执行比较有效。这个制度基础是印度金融部门,特别是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相对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印度相反,中国的资金状况总体充裕并且资金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以银行为主导,并且这些国有银行往往服务于政府的发展目标。此外,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在1991年建立起来,长期以来,大量资质差的国有企业占据了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

  印度国家银行主席普尔互尔的话或许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张军的观察,他在解释该行不良贷款率低的原因时说:“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不可以要求我们贷款给特定行业或企业,除非我们进行过详细的审查,认为对方确实值得信赖。我们不会放宽贷款给工业或者某个受到扶持的行业,因为我们要对股东负责。”

  健康资本市场能够孵化世界级企业

  “在印度的经济发展中,资本市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M·Damodaran说。而这恰恰是人们进行印度经济研究时,常常忽略的一点。印度的股票和债券市场,能够为有发展前景和可靠声誉的公司提供它们所需要的资金。这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经济增长获得了持久动力。

  世界银行2002年公布了一项调查,只有52%受调查的印度公司宣称它们在获取资金方面存在困难,与之对应,接受调查的中国公司有80%声称在获取资金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印度公司对来自于利润的资金的依赖要比中国公司低得多:它们的运营资金中仅有27%来自于利润,而中国公司运营资金的57%必须依赖于利润。

  这种金融模式直接地影响到两国的资金利用效率。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塔伦·凯纳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黄亚声发表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印度能否超过中国?》,试图解释印度目前的增长,以及预测印度的增长潜力。

  两位教授认为:虽然就融资功能来讲,资本市场并不是那么独一无二,因为银行同样可以扮演这个角色。但是,资本市场的存在还给那些有活力的企业成长壮大提供了快车道。只有在资本市场上,有效率的企业才有可能容易地“消灭”那些没有效率的企业。这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给这个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整合功能。

  因此,印度的多层次股票市场机制创造了一批堪与欧美大公司竞争、从事最尖端的知识型产业的企业,如软件业巨头Infosys和Wipro,制药与生物技术公司Ranbaxy和Dr.Reddy'sLabs等。

  与塔伦·凯纳和黄亚声类似,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看好印度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印度的经济制度与市场结构更能保证其长期的发展潜力。2005年底,高盛在发表的《迈向2050年》报告中预测,印度在未来50年里,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资金正在流向印度

  与前两年相比,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热情开始快速升温。

  郑光国是香港景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首席投资总监,作为一名国际投资者,他需要在多个市场中淘金。现在,在亚洲,印度股市对他最有吸引力。

  无独有偶,日本投资者也开始重新定位他们对亚洲未来的豪赌,据华尔街日报早前的报道,日本投资者新近已将上百亿美元的基金转投印度资本市场。

  日本在印度的基金已经占其在海外基金总额的一半。

  日本投资者转向印度,是因为他们预计印度经济层面和金融层面的表现将给他们带来巨大收益。

  而无法进行海外投资的国内投资者,则有几分无奈,姚毓林是华安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尽管执掌着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他却抱怨说:“我们的上市公司即便对机构投资者也并非很友好,管理层不是很在乎股价的涨落,根本不听我们的建议,在去年500家股改公司中,前来拜访征求意见的上市公司不到10家,在披露信息方面也难尽人意。”

  因为金融制度的先进和完备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种情况已不鲜见,之前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副教授肖耿就曾专门撰文指出,由于亚洲和美国制度方面的差距,特别是金融体系方面的制度差距,使大量的投资流向美国市场。

  对中国来说,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似乎还不仅仅是投资流向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是要考虑如何学习邻邦印度,建立和完善更先进的、更有利于吸纳资本的金融市场。

  (短信编号P1151361)

  中印资本市场比较

  中国印度

  股票市场历史14年130年

  上市公司数量1300家5000多家

  交易制度差别

股权分置全部可流通

  股票日均交易量140亿人民币折400亿人民币

  可流通股票市值占GDP比例12%80%以上

  主板企业上市资金门槛5000万人民币合8000万人民币

  股票市场主导力量政府政策主导市场配置机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