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宝典:从“种玉米”看客户价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12:03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曾经有一家做玉米种子的高科技企业,据说老板是从美国回来的博士,专门研究玉米的转基因技术的,通过他们的转基因技术玉米的亩产可以提高20%,原来中国的玉米栽培方式为每亩地3600株密植,所谓密植就是人侧着肩膀不能过去,可见密集的程度就是这样,每亩地的产量为600-800公斤。采用了这位美国博士的种子之后,每亩地的产量提高到800-1000公斤。这种提高的幅度不是后期施肥、管理所能够达到的。该项技术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其公司的董事长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亲自接见。中国的玉米产量自此有了长足的进步,这
这使我们重新认识种子的威力,一颗优良的种子,在它没有被种下之前,它已经具有丰产的基因,而这种基因是与生俱来的产物,当然这颗种子是否丰产,与后期的施肥、护理仍然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后期的护理必须建立在种子优良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所说的勤劳与致富之间的因果关系,似乎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直接,而真正直接的是种子,种子才是真正决定丰产的基石,甚至可以这样说:育种是高科技,施肥是程序化劳动。 一粒种子成就了一家企业 企业经营有时像种地一样。在企业的成长初期,凭着管理者的直觉企业抓住一个产品(种子)迅速发展起来,发展的期间很少能够看到所谓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就是所谓的任人唯亲,只要信得过就在一起干,这时候粗放的管理可能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种子的力量弥补了先天管理的不足,何况所有的企业家有相当一批并不是天生就懂得管理的,多半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只要种子的增长速度大于管理的成本,企业就依然前进,业务照样不断发展,尽管它可能生长在一个极为贫瘠的土地上。 笔者认为在初期成长的公司,没有增长就谈不上管理,没有增长就不会有时间管理,这样的状态甚至在发展了很久之后的企业仍然存在。企业不断发展,内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外面的人看风光无限、内部的人看败絮其中。那为什么这样的企业仍然能够活着,而且还活得不错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它的种子即客户价值仍然有巨大的市场,仍然可以保持它不断增长,在这期间它能够争取到充足的时间,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且有足够的资源改善自己的管理。 第二粒、第三粒种子在哪里? 这些幸运发现第一粒种子的公司发展起来之后,在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内部管理不断完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业务却在不断下降,这种现象在中国的500强企业里面比比皆是,只要是到了一定的年头,管理似乎是上去了效益却下来了,并且高昂的管理成本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这些企业心理上都明白,他们已经遇到了危机,巨大的身躯内部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他们费尽心思加强内部管理,将内部的流程处理得像森严壁垒的监狱。曾经有一知名企业的员工反映,他感觉像在监狱里面工作,没有想法、没有激情、没有前途,并说根本看不出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价值,对目前公司的处境感到厌倦。 这种问题如果放在营销的领域仍然十分明显,比如说,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营销策略、管理政策、用人策略,但是如何评价你的策略的好坏呢?惯常的方式是以结果论英雄,就是销售额、利润等等的提升,但是否有利润就是最好的策略呢?如果不是这样,那应当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创造客户价值并获得利润的策略是首选,而创造客户价值是必要条件。 育种能力很重要 管理的真谛除了促进种子的生长,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培育种子的能力,我们管它叫“育种”能力。这种能力就像我们的“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一样,是保证我们不断丰产的关键,也就是说,在我们很幸运发现了第一颗种子的时候,需要迅速形成持续发现客户价值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将使企业迅速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这种能力当然与企业的管理能力有关系,但是它决不同于通用的管理能力,看看世界500强企业不难发现,现在能够持续保持高速成长的企业,它们在基础的管理制度上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甚至有些企业看起来相当松懈与散漫,但是创造难以想像的成功,原来的军队一样的管理方式已经被致命地抛弃。它们在不断缩小利润单元,鼓励任何有效的客户价值改进的方案,这种大公司小企业的管理方式,极大刺激了组织向更有效的客户价值方向的转化,从而促进了育种能力的提高。因此,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它的根本是为了发现并有效实现客户价值,这种客户价值就是我们说的种子,而持续发现价值的管理就是育种能力的管理。 综上,企业管理的核心不是种玉米之后的施肥、管理,而是在播种之前的对种子的培育与筛选,因此,企业的管理应当以育种能力为核心,并应当不断为实现这一能力而奋斗。(王建) (紫/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