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一半不认账”透视教育乱收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月19日曝光8所教育乱收费学校的消息公布后,这8所学校所在的地方反应不一。有的主管单位连夜查处;有的则把责任推给地方政府;有的则称“赞助费是学生自己愿意交的”;有的地方教育局竟然还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发展改革委“误判”。南京审计学院学生处处长姜玉泉在接待《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说南京审计学院乱收费是“胡扯”(《新京报》报道)。

  自从2月19日国家发改委曝光8所教育乱收费学校的消息公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而且也深深触动被曝光的8所学校的“神经”,其中,有半数学校不认账。那么,从这些“乱象”中我们透视出了什么?

  首先,到底谁有权力查处、曝光教育乱收费行为?我国管理社会事物素来喜欢“齐抓共管”。对于教育乱收费,主管价格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当然有权力查处、曝光,但是各级教育、监察、财政等部门也都在频频单独或者联合下文,致力于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据报道,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财政、物价等行政主管部门先后下达了关于禁止学校乱收费的文件就有近300份。但是,并没有彻底遏制住教育乱收费,相反,一些学校更加变本加厉甚至是肆无忌惮地乱收费或变相乱收费。譬如,

国家发改委本来是管理教育乱收费的一个很权威的部门,但是,面对权威部门的曝光,有些学校不但不认账,而且还很不屑,比如有的地方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发展改革委“误判”;南京
审计
学院称国家发改委的曝光是“胡扯”等等。那么,人们不仅纳闷:到底谁是查处、曝光教育乱收费行为的权力部门?国家发改委的曝光缘何引发如此多的“质疑”甚至是“蔑视”?

  其次,认定学校是否论收费,其依据是什么?所谓的教育乱收费,是指违反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擅自出台的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但遗憾的是,现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方,对于出台的收费项目、范围以及标准也出现一片“乱象”,规定与“红头文件”频频“打架”。国家发改委这次对8所学校的曝光,笔者认为“鹿死谁手”尚难料知?为何?这半数曝光学校之所以“不认账”,手中自有“撒手锏”,我们从他们义愤填膺的“狡辩”中便可看出端倪:太原五中高中招生收费依据的是山西省教育委员会、省物价局、省财政厅“从山西教育的实际出发”于1999年发出的通知;西安美术学院声称,学院去年招生收取的学费标准是经过陕西省物价等部门同意的;而奉化市委、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干脆回应“奉化中学不存在乱收费的现象”等。也就是说,有些学校的收费,你国家发改委说是错了,但有些学校当然不认账,因为他执行的也是有关政府部门的规定与政策。面对两个标准与政策,最终如何判定是否是乱收费呢?

  第三,笔者想质疑的是国家发改委的这次曝光程序。国家发改委这次曝光8所教育乱收费学校,属于“突然袭击”,很多学校是在被曝光后才得知自己“教育乱收费”了。所以,面对曝光,很多学校表现的是愕然、困惑,最终是不认账。现在,面对被曝光学校“一半不认账,面对社会出现的关于是否乱收费的喋喋不休的争论“乱象”,国家发改委应该反思一下执法程序是否科学、严谨?

  我们不能否认,当前我国出现的教育乱收费现象“土壤”复杂,如有的学校是胆大妄为,私自冒天下之大不韪乱收费;有的是地方政府充当地方保护伞,出台政策保护学校乱收费等等,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但教育乱收费却大行其道,尤其是打着“合法”的名义乱收费等等。所以,从这次曝光乱收费学校引发的争论“乱象”,给有关主管部门敲醒了一个警钟:清理教育乱收费,是一件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能指望譬如曝光等方式而“毕其攻于一役”。打击、遏制教育乱收费不仅要猛打,而且还要明确管辖部门责任,树立权威,治理政出多门、杂乱无章的收费政策与规定,防止政策“打架”。

  (1G2)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