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自由:难道是安全的对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9:33 扬子晚报

  经济自由与国家安全孰轻孰重、何者为先历来都是经济学家和政客们争论不休的焦点,这样的争端即使在标榜“政治民主”与“经济自由”卫士的美国亦不能幸免。阿联酋迪拜世界港口公司(DubaiPortsWorld)2月13日以68亿美元并购英国铁行轮船集团全球业务,获得包括纽约、新泽西、巴尔的摩、新奥尔良、迈阿密和费城等6个重要港口的管理权之后,相关各州的州长、议员们纷纷表示对由此带来的国家安全隐患的担忧,布什政府迫于各方压力,不得不秘密要求收购美国6个重要港口的阿联酋公司在美国批准这笔交易前,与美国政府在
未来的调查中“精诚合作”。

  事实上,此种状况不乏先例。早的有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举收购美国的不动产业务,如三菱不动产买下洛克菲勒中心80%的股权,引来美国各界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非议;近期中海油竞标加州联合石油横遭美国国会阻拦,借口还是国家经济安全。

  这些案例无疑显露出美国对来自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入感到不安和恐惧。这些资金流入与国家安全到底有何关系?美国恐惧感的由来到底何在?这样的紧张不安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如何,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国家安全背后的政治经济企图

  屡次借口国家安全隐患而横加阻挠,尽管迪拜世界港口公司并购的仅仅是英国企业,而中海油收购的加州联合石油主要资源集中在中国附近海域,与美国本土的

能源资产关系不大。这背后反映的不光是美国政府对于国家安全隐忧的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美国多年来基于经济实力强大而积累起来的自我优越感的消失,及其背后社会各界对来自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外部竞争压力的争议。

  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的短暂辉煌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霸主地位早已被削弱不少。尤其是随着传统工业强国逐渐复苏、新兴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美国经济的增长不再一枝独秀,而是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逐渐融为一体,并且对其他国家的依赖不断加深。与此同时,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也在与日俱增。

  传统工业强国在高科技领域对美国构成竞争压力,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能源产业中占据优势。这些国家相对实力的增强也意味着美国相对实力的减弱,来自这些国家的竞争迫使美国相关产业开始向优势国家转移,如纺织、钢铁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等亚洲国家。这无疑是遵循了“要素禀赋优势”的客观经济规律,但同时也促使美国相关产业的没落和失业问题。

  因而美国国民对经济全球化既爱又恨,在全力要求其他国家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自己却对外部资金的流入横加阻挠;在消费着来自发展中国家廉价产品的同时,却极力反对这些商品进入美国。典型的有中美

纺织品贸易争端、波音空客之争等。

  善于利用民众情绪的政客无疑要把握这一机会实现其政治企图,因而美国国会屡次在外国资金收购美国企业资产时扮演拦路虎的角色。近期,美国国会宣称准备修订对存在国家安全隐患的外国投资进行审核的程序。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比尔·弗斯特表示,国会应该发挥审查交易的作用,并在“必要”时阻止。

  经济自由不应与国家安全为敌

  经济自由无疑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和前提。如果连最基本的经济往来自由都不存在,人类岂非倒退到中世纪的禁锢时代。试问在这种状况之下,人们连基本的生活权利都无法保障,又有何国家安全可言。不能保证经济自由的国家,表面上实现了国家的安全,实际上却导致国家的贫穷与落后,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在经济全球化,倡导全球分工的今天,美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保护国内处于禀赋劣势的夕阳产业所带来的只是对竞争的抵制,并最终使效率更为低下;国家真正应当保护的是处于产业上升期的朝阳产业,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如果一味保护本国劣势产业,最终吃亏的还是本国消费者。

  安全借口难掩经济自由需要

  撇开这些繁复的理论说教,直接从美国经济目前的现实需要来看,美国经济的增长同样无法离开外部资金的流入。

  首先,美国经常项目和财政的“双赤字”无疑是威胁美国经济稳定的大敌。尤其是经常项目的赤字越来越大,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已经突破8000亿美元大关,其相对于GDP的比重也在7%以上。按照如此规模计算,则平均每天需要23亿美元外部资金流入才能抵消赤字。目前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及中东石油出口国正是这些资金的主要来源地。虽然这些国家的资金主要流向债券、

股票等可流通的有价证券,但是出于投资多样化的考虑,投资美国的实业和地产收益可能更为稳定可靠,同时也能刺激美国长期的经济和就业增长,这本是双赢的策略,却由于经济政治上的歧视和“莫须有”的安全隐患而告吹。这对双方来说都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其次,保护夕阳产业虽然从短期来看是稳定了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无疑是推迟了本国的产业转型,进而对未来本国产业的发展造成更大的隐患。毕竟市场经济具有难以抵挡的力量,贸易保护最终只能使国内消费者在纳税为保护政策埋单的同时还要支付高额的消费成本,双重成本只能使效率加倍降低。

  此外,历来以“自由卫士”自居的美国,一方面积极要求他国全面开放本国市场,甚至在各国身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同时,还在援助中增加各种要求开放内部市场的条件。但是涉及自身利益时,态度却截然不同,不仅以种种安全借口阻拦外国企业收购本国企业,同时也加强了外资流入的审核制度,大有“此一时,彼一时”区别对待的态势。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同样也给了其他国家以相同的借口,国际合作的基础将荡然无存。最近几年来,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不断,同时分歧越来越大正是明证。

  有鉴于此,美国应积极反思其内部的政策制定。不应偏听偏信于某一利益集团的言论,本着务实的态度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