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历史的天平向农村倾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10:3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邱登科

  广东两会特别报道

  

  “历史的天平要向农村倾斜了!”广东“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和委员发出了这样的欢呼。

  在广东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农村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为310亿元,主要包括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自基层的代表并不认为仅有巨额的投资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广东“三农”暗藏隐忧

  广东省农业主管部门在“两会”期间对广东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资源短缺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2004年,全省耕地面积210.7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254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数的一半,已低于联合国划定的0.053公顷的最低警戒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渠道渗漏、堵塞严重,导致灌溉效益不断衰减。耕地质量下降,中低产田面积大。全省高产稳产农田不足35%,而中低产田占60%以上,农业抗灾能力下降,影响了农业产出能力的提高。

  二是农业投入不足,影响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尽管近年来财政对农业投入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仍然偏低,对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多,对农业科研与推广经费支出比例也比较低。

  三是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目前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内容单一、带动农户少。

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单一,农民参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不多,辐射带动面不够广。

  四是深层次影响因素没有消除,农民负担存在反弹隐患。当前农业农村供排水、供电、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流通等经营环节的乱加价、乱收费行为,已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综合改革还没有到位,深层次影响因素没有全部消除。

  五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影响农民增收。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尚未打破,政策性障碍因素尚未完全消除,以及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劳动力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劳动力的供给需求不平衡等方面因素影响,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六是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区域看,珠江三角洲人均GDP相当于东西两翼的5倍和山区的7倍。东西两翼和山区64个县(市)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近8成和6成,但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3成,财政收入不足全省的1成。从城乡来看,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2004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1996年的1:2.56扩大为1:3.06。

  力量源泉在农民

  汕头市王学忠代表表示,解决“三农”问题的力量源泉主要来自农民,必须引导农民广泛参与,特别要注意发挥乡土型农民企业家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从政策上鼓励他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创新,从资金贷款、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从而达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百种调料不如一把盐”

  梅州代表罗菊莲用最朴素的话说出了农民的心声:“百种调料不如一把盐,只有对农民有利的事,农民才会真正拥护和欢迎。”

  罗菊莲对建设新农村提出了几点切合实际的建议。她建议政府关注农村电价高于城市的问题,真正实现同网同价;她还建议对农村沼气建设要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要加强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规划;她还建议政府将种粮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含辛/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