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中国人到哪 银联卡到哪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 20:05 新华网 | |||||||||
记者 赵承 随着对外交往的急剧增多,在联网通用之后,银联卡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让持卡人可以在所到之处方便地使用银联卡。
“银联网络初步延伸到中国人旅游较多的国家和地区” 记者:目前,银联卡国际化版图延伸到哪些国家和地区? 万建华:2005年,我们成功实现了银联卡在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卢森堡、越南、菲律宾、印尼等13个国家的受理,加上2004年开通的香港、澳门地区和韩国、泰国、新加坡,目前开通银联卡境外受理业务的国家和地区累计达到18个,银联网络初步延伸到中国人旅游较多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港澳地区的银联卡受理商户已经接近2万家;刷卡消费终端(POS)2.9万台,自动柜员机(ATM)2590台,分别占到港澳市场总量的70%和90%。 记者:今年在银联卡的国际化上将有什么样的大动作? 万建华:我们的国际化工作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也就是初步构建起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框架体系。接下来,还有更多更细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中国人经常到达的地方能不能受理银联卡,特别是港澳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银联卡是不是真的好用,交易量能不能有效提高,这是关系到银联卡在境外市场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今年我们至少要开通6个国家的银联卡受理业务,达到覆盖中国人到达地95%的国家和地区,基本满足中国人境外使用银联卡的需要。与此同时,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精耕细作,深度开发港澳地区以外的已开通市场,扩大银联卡受理商户和终端数量,提高银联卡国际受理质量和服务品质,满足国内持卡人境外支付的需求。为此,我们将快速扩大受理终端数量,探索提供境外热线电话、紧急救援、紧急补卡等特色服务,开展跨境汇款、跨行转账、网上支付等新业务,迅速做大国际市场规模。 “一张只能在国内使用的银联卡,怎么能满足中国人的需要”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银联做好国内的跨行转接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拓展国际受理市场,你怎么看? 万建华:到2005年底,银联卡发卡量累计达到5.5亿张,其中银联标准卡8600万张,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持卡人群。近几年,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他们不但要求银联卡在境内通用、好用,而且要求在境外同样要通用好用。 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在国外,可以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人的身影。目前,中国每年出境旅游人口达3000万,人均花费在1200美元左右。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出国旅游。面对如此的现实,一张只能在国内使用的银联卡,怎么能满足中国人的需要呢? 记者:中国银联大力推动国际化进程,是否意味着重心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 万建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会非常重视本土市场的发展,对银联来讲,国内市场更是我们发展的根本基础。我们提出,国际竞争的战场在国内,银联国际化受理,目的是为国内持卡人提供更广泛的支付便利。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日益开放和融合的大市场。推动、完善银联卡国际化是我们面对这个大市场所必须进行的努力,它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服务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 在国内,我们将加快银联卡产品、业务创新,继续推广发行银联标准借记卡和银联标准信用卡,这也有利于提高持卡人境外用卡的成功率;同时,大力发展银联卡跨行汇款、公用事业缴费以及手机支付、网上支付和固定电话支付等新业务,拓展银联卡支付的应用功能。在持卡人服务方面,我们正在抓紧制定银联卡服务标准和服务承诺,丰富服务内涵,探索建立有银联特色、覆盖全国的持卡人服务平台。 “飞船发射有窗口时间,我们的品牌建设也有‘窗口期’” 记者:银联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做大做强银联这个品牌。你在多个场合为建设民族支付品牌鼓与呼,谈谈你的想法。 万建华:在世界舞台上,品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所以,最近几年,国家积极鼓励国内优秀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世界级品牌。 从我国银行卡产业来看,在实现全国范围的联网通用后,如何提升民族银行卡产业竞争力、增强我国在支付领域的话语权,开始摆在了我们面前。银联作为我国的银行卡组织,在这方面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去年10月,在导入国际化受理内涵后,银联新标识面世,它表明了我们着力建设国际化民族品牌的决心。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增长,需要一个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支付品牌,决不能沦为国际银行卡产业的附庸。在2004年之初,我们提出了创建民族银行卡品牌、把握民族产业主导权的发展思路。目前,这一思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实践中也卓有成效。 飞船发射有窗口时间,我们的品牌建设也有“窗口期”。中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开放,中国的银行卡产业正站在创建中国的支付品牌的“窗口时间”前,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不把握时机努力创建品牌,银联终将成为国际巨头的“代工”企业,我们将愧对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银联国际化进程、创建民族支付品牌,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只能全力以赴地去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