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德凯
为鼓励上海考生报考外地高校,提高外地院校在沪的录取率,今年上海将采取新的投档办法,即对一批、二批、三批中第一、第二志愿填报外地高校的考生,在对其填报的外地高校投档时,进行加分投档(零志愿、提前批、艺术体育的外地院校除外)。其中第一志愿加20分投档,第二志愿加10分投档。(《东方早报》2月23日)
在教学资源远远超过其它地区,高校录取分数线远低于欠发达地区的上海,出台一个对本地考生报考外地高校加分投档的办法,相对于本就教育资源不足、录取线过高的外地考生来讲,无异于一种对外地考生权益和外地教育资源的掠夺。笔者认为,此举万不可行。
加分投档,除个别特殊规定外,一般都是将这个办法用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地方,以利于对这些地方进行智力升级,缩小当地与外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这既是对这些地方的扶持,也是一种因教育投入差异而产生的教育差距进行的合理补偿。
而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教育资源之丰富,远非落后地区考生所能想象。国家的教育投入,特别是在高端(高等教育)上的投入,多数都放在了发达地区。这其中有国家阶段性教育发展战略的考虑,但同时也给了发达地区一个责任:为落后地区培养高端人才。但在这么多年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发达地区所拥有的高密度的教育资源,为本地“接受高等教育率”的大幅提高作了贡献,而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却越来越大。在同样以分数说话的高考录取中,在落后地区只能上专科的分数,发达地区考生却能上重点大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已经成为如今严重影响各地缩小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
“提高外地院校在沪的录取率”,在笔者的理解来看,其实就是在占有本地教育资源的同时,扩大占有面。如果是在基本公平的情况下,以提高学生素质来进行这样的“占有”,那也无可厚非。但是,以加分投档这种手段实现“占有”,那对于外地资源来说无异于一种“掠夺”,也是对外地考生的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外地院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理应将计划调剂到其它高分地区,而不是非得在当地来降格完成,以利于教育落后地区考生多有几个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大学梦。
发达地区的发达,不仅仅是因为当地的努力,也在于国内其它地方的支援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如今,在大力提倡“反哺”的背景下,上海这一规定却以一种“掠夺”的姿态出现,实在不合时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