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投资不足问题引起重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09:11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李成刚 2月21日发布的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
从《意见》的要求不难看出,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不足问题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农业和农村投资严重不足 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张海旺介绍,2005年以来,在宏观调控区别对待原则的政策作用下,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不断增加,但仍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投资的增长较慢、比重偏低。一方面,农村内部农业与非农业投资不平衡。如2005年上半年,农村第一产业投资60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增幅比2005年同期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低2.7个百分点;规模占2005年同期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12.3%,仅相当于2005年同期农村第二产业投资的23.4%。另一方面,第一产业投资增长较慢和规模过小。2005年前11个月,第一产业投资实际完成额65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增幅比2005年同期已明显回落的全国投资低3.7个百分点,比2005年同期第二产业投资低12.3个百分点,比2005年同期采矿业和制造业分别低25.4和13.9个百分点。 第二,农村投资与城镇投资差距突出。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0%。2005年以来农村投资增长虽逐渐加快,但与已得到明显控制的城镇投资增长差距明显,特别是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比重趋降。 农业和农村投资不足,会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前10个月,我国乡村电话用户数10956.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7.7%,增幅比同期城市低6.7个百分点,数量仅占同期城市的45.8%,还有半数以上的村不通电话。 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尚缺乏有效机制 虽然我国已进入工业与城市反哺、支持农业和农村的新阶段,但现实的问题是,我国还缺乏相互之间反哺和支持的机制。此外,以工业、城市的税收和储蓄为主要基础,集中反映工农、城乡关系新阶段特征,并对其他农业投资具有重要导向意义的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和农业贷款偏少,使工农、城乡新关系缺乏相应的财政金融保障机制。 张海旺介绍,2004年主要由于对农业的政策性倾斜,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3%,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但仅大体相当于1999年水平,比1978年和1998年分别低5.1和2.4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重为5.5%,虽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但比1990年低1.3个百分点。2005年前10个月,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农林水气等部门支出1077.3亿元,占支出合计的4.9%,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2005年11月,农村贷款仅分别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和短期贷款的6.2%和13.5%。 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 中国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其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要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 《意见》指出,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意见》明确表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2月2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一号文件”里就投资问题中央提出了三个明确要求:一是财政用于新增加对农业的支出要高于上一年;二是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重要比上一年提高;三是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绝对额要比上一年增加。陈锡文说:“具体增加多少钱,需要到人民代表大会开完,真正的预算报告出来后才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