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水太深利润多大说不清
“保险市场太黑了,太深了,利润太高了!”一位社团负责人如是说。他在为会员办理团体险的过程中,与保险公司打了5年交道,深谙个中“奥秘”,日前他以“李至伦”的化名向记者揭示了他所了解的保险市场。记者随后对保险市场做了相关调查,发现我国保险市场确实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价格黑,利润大,“想理清楚是枉然”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保险行业的利润有多大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话题。成本有多高,赔付率、出险率是多少,都成了保险公司的商业秘密。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开出的高额保费,消费者只有糊里糊涂地买单,想要买得明白是不可能的。
李至伦表示,保险公司在设计险种时往往嫌贫爱富,险种主要为高端人群服务,因为低端人群尽管有保险需求,但没有保险能力。这样,就导致当前保险公司的社会保障功能不足。
李至伦所在的社团办理了5万多人的团体险,其众多的人数,吸引了各家保险公司的眼球。保险公司为这一社团量身定做了一个险种,每人每年只需交费20多元,就可以享受到最高额7000多元的保障。“我们同样一个意外伤害险,60岁的人只需付20多元保费。而在保障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商业保险中的个险通常需要120多元。你说,保险市场的利润有多大?”
保险公司的赢利方式主要来自高保费、低赔付,可赔可不赔的不赔,可多赔可少赔的少赔,这样,利润就沉淀下来。一个行业的成本、产品价格、利润率高低,都可以推算出来,但是对保险行业来说,利润率高低却像乱麻一样理不清。按目前水平看,保险产品价格起码能降30%至40%。
服务黑,理赔难,“保险卖的是张纸”
记者调查发现,平时买保险,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理赔难。有的保户买了保险,到理赔时却发现当初极力推销的保险员失踪了;找到公司,又发现与保险员承诺的格格不入,只有自认倒霉;有的理赔时面对一大堆免赔条款,傻了眼。
李至伦表示,保险公司服务水平差,根子出在机制上。公司内部开发、销售、管理、理赔等各项业务相对独立,各管一摊,互不相干。尽管初衷是为了使各环节相互制约,但实际上,卖的不管赔,赔的不管卖,内部是相互制约了,却把皮球推到了保户身上。保险员推销时说得天花乱坠,等客户索赔时,理赔人员一句话:“卖的说了不算,解释有误”,就把保户理赔要求挡在了门外。
保险是特殊产品,卖的就是一张纸,一种服务。现在,保险员三年后的留存率只有不到30%。大多数人把保险卖给亲戚朋友,三年后就没法干了。而保险公司正是利用这种人员的流动性,不断扩大保户群体。
宣传黑,承诺空,“上船容易下船难”
记者随机调查了几个保户,“是不是自愿买的?有没有进行比较?有没有看明白条款?”大多数人都摇头。据了解,购买保险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听信了亲戚朋友的宣传,有的甚至连保单都由朋友代填,买完就扔在抽屉里,要续保时有人上门催款,只有等到出险后需要理赔时,才会发现保险员以前承诺的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要退保,就要付25%的手续费,经济损失太大,“上船容易下船难”。
李至伦表示,保险公司在宣传上对消费者进行误导的手段有几个:一般是把条款字体印得特小,写得特玄,没几个人能真正看懂;该说的故意隐瞒不说,不该说的随意夸大;有意回避风险,违反规定承诺回报率等。另外,每个险种都有免赔责任,但是这些条款太专业太复杂,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保险员对这块内容一般不主动告知。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保费增长比例一直在回落。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除保险观念淡薄等方面的原因以外,也与我国保险市场比较混乱,消费者不敢买、怕上当有关。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许多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只负责险种开发和服务,销售由代理公司负责,保险市场上65%的保费来自中介机构。而我国只有1.5%的保费来自中介机构。业内人士建议,我国的保险市场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当前必须大力发展保险中介机构,由投保人、保险人、中介机构三方构成的保险市场才能越来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