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国制造"商标凸显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0:25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2月23日电商务部研究院博士梅新育今日在新京报上载文指出,在中国“世界工厂”影响力日长、美欧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甚嚣尘上之际,一家在知名离岸金融中心直布罗陀注册的Alvito公司、一个名叫帕斯特里扎的人也打算来趟这沟浑水,借助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牟利,他们先后向美国政府和欧盟有关部门递交了申请,要求注册“非中国制造”(NOT MADE IN CHINA)商标。
申请注册“非中国制造”商标凸显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滥 文章指出,申请注册“非中国制造”商标本身只不过是一种类似新纳粹主义的卑鄙下流的手段,与当年美国某国会议员当众锤砸日本汽车一样,除了充分暴露美欧保护主义分子人格低下之外,这个申请中的商标本身不太可能影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甚至也很难通过美、欧的商标审批。且不说有专业人士已经指出,许多国家商标法不准将地名及“制造”字样注册为商标;就算是美欧商标法规没有这样的规定,鉴于这个申请中的商标侮辱我国国体与尊严,中国任何公民、企业、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都有权就此向美国政府和欧盟有关部门提出异议,想来美欧有关部门还不至于丧失基本的理智。 尽管如此,“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堂而皇之公之于世,却犹如警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某些进口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已经严重到什么地步,在锐意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做好进口国社会公共关系工作。 需要对整个进口国社会做好公共关系工作 文章还指出,中国对外贸易差额区域分布严重失衡,贸易顺差高度集中于美国、欧盟和非石油输出国,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偏偏美欧又是对国际贸易规则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国家集团,以至于我国遭受的保护主义压力颇有与日俱增之势。尽管美欧对华贸易逆差归根结底是其国内储蓄、消费模式有问题所致,但在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下,归咎于贸易伙伴“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思潮更容易得到政客们的青睐和操纵。因此,我们需要对整个进口国社会做好公共关系工作,避免上述非理性思潮泛滥成灾: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对外贸易秩序,尽可能遏制过度依赖价格竞争的行为,更多地依靠非价格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消除进口国制造业部门的敌意和口实。 二是主动让进口国社会合理分享中国外贸发展的利益,从而削弱其保护主义动机。如发展对进口国投资、在当地华资企业合理增加雇佣当地人员,等等,也许,与当年的日本一样,我们需要制定中国版本的“黑字回流”计划了。 需要在进口国组织反贸易保护主义同盟军 在这方面,就具体策略而言,首先应当积极支持贸易伙伴国进口商、销售商、在华投资商及其团体的发展,借助他们的政治活动能力,阻止保护主义团体将自己的意愿转化为政府实际的保护措施。当然,要支持进口国自由贸易阵营的手段必须符合当地法律。 同时要充分利用在华外国投资者的政治活动能力。中国出口贸易的突出特点是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所占比重甚高,为了自身利益,在华投资的外商有强大的内在动机为避免限制从中国进口而奔走呼号。 另外,进口国保护主义阵营为了在社会上赢得尽可能多的支持,需要通过舆论工具向其居民宣传中国商品如何冲击了他们的产业。为了削弱保护主义阵营的政治实力,我们需要尽力使进口国居民认识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给他们带来的福利,使他们认识到保护主义团体为了私利使整个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为此,中国和进口国自由贸易阵营需要促进进口国学术界、新闻界围绕上述课题开展研究,制造舆论,向保护主义团体施加强大舆论压力,从根本上削弱保护主义团体的政治活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