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新政会否带动民资热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0:17 青年时报 | |||||||||
“我不要吃了……”姚老太太含糊地说了一通话。护理员将老太太的话“翻译”给记者听,老太太以前都是先吃饭后吃药,但这次她一定要先吃药再吃饭。姚老太太今年85岁高龄,中风在床。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坐落于杭州城北,作为市内最大的养老院共有848张床位,专门提供给类似姚老太太这样的老年人生活居住。绿树掩映中,门口一位位的老人步履蹒跚。
杭州养老院窘境 为了能更好地根据个人不同情况进行照顾,杭州市福利中心将进来的每个老人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划分。“从大类上讲,共分两种,一是需要护理老人,二是不需要护理老人。”其中,前者又分为7个等级,后者则分3个等级。 对于福利中心来说,难题正是来自需要护理的7个等级的老人。该中心办公室主任余慧丽介绍,几乎每天都有被无奈拒绝的老人。从收费上看,福利中心每人550元/月-2200元/月的价格已经不低。“床位的缺口还是相当大。”余慧丽说。 来杭州旅游的客人经常会感慨地说:“能在杭州养老那该多好啊!”但他们不会知道这是一座比想象中要“年迈”的城市。杭州市民政局最新的数据,截至2005年年底,杭州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95.257万,占人口总数的14.42%。在杭州的老城区———上城区,该比率已经达到了20%。而这一比例一旦超过10%,即被认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老年型社会的日趋明显,如何养老已提上议程。和吃穿玩这样的问题比起来,姚老太太们等一批活动不便的老人,养老院问题更让人担忧。记者从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了解到,杭州地区目前有56家养老院,共5600个床位,其中49家在杭州市区(包括余杭、萧山)。 我们不妨进行对比,这5600个床位和杭州95.257万60岁以上老人的总数比起来,仅仅占到了0.6%。 “现在很多郊区养老院,往往收不够人,而市内的养老院则是人挤人。”从事社会福利事业20多年的杭州市社会福利协会秘书长詹传东介绍,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逐渐能够接受将老人送往敬老院,不必承担“不孝子孙”的社会压力;但老人心理各不相同,对于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是多元的。 “如很多老人喜欢留在自己生活习惯的区域内,而不愿意跑到较远的地方去,国有的养老院无法满足现阶段持续增加的社会需求。” 民办养老院的“苦恼” 近年来,民资进入老年服务业总会遭遇政策等方面的困境。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特别指出,要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这一养老新政会否再次带动民间投资养老服务业热潮? 不过,《意见》中最主要的两项———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真正实行起来难度还是相当大。以投资性质划分,杭州市现有的养老院分为四类:一是国办,如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是集体办,由各个街道投资兴办;三是社会办,由佛教协会、民间团体等投资;四是民办。 在国务院日前转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做大第四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业。其中,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是最关键部分。 “事实上,杭州早就有民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詹传东介绍,以民间资本投资的养老院杭州共有四家,数量上占7%,床位数为280个左右。 不过,民办养老院显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不管公办还是民办,都具有一定的营利目的。但是几家民办养老院效益并不好。”对整个杭州养老院了如指掌的詹传东介绍说,这几家规模小、床位少的养老院,因为地处郊区,经常被“招不到人”苦恼。 “我要和老街坊住在一起。”老人最怕孤独,在许多老人的眼里,郊区的敬老院是个很远、很清静的地方,去那里生活无异于一次文明的“发配”。而民办养老院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多了一些无奈。 新政面临操作难题 对于此次国务院转发的《意见》,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的工作人员谨慎乐观。“作为我们社会福利处来说,当然喜欢民资进入,这有利于养老院数量的增多、档次的提高。”詹传东说。 具体到新政的落实实施,却很难有人说得清楚。其中最大的难题显然来自对民资的担忧。“想建养老院的企业很多,要办的话很多大型养老院早就办起来了,但很多民资目的不纯,拿了土地使用权又想要土地所有权,这很难在实际操作中把握。”詹传东介绍,目前在杭州市民政局排队等待批复的民资养老院项目就有10多个,但这些项目没有有效监管机制,在土地、税收以及城市规划等问题上遭遇阻力。 对于民资的进入,这位杭州市社会福利协会的秘书长一再以“谨慎又谨慎”这句话进行强调。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虞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