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劳动力市场听心声(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9:52 河北日报 | |||||||||
时下正是农民进城务工的高峰,期盼着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始、获得好的收益的农民---进城我能干什么?--- 在省会胜利大街与裕华路交叉口的地道桥上,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农民工劳务市场,这里平时有许多农民工聚集在路两旁等活儿。只要有雇主前来招工,许多农民工便围过来询问、自荐。2月19日,笔者混杂在市场上,足足呆了一个上午,也没看到有几个人真正找到工
一位来自巨鹿县齐石鹿村姓齐的小伙子,今年23岁。他19岁就出来打工,做过建筑、装修、家政服务等多个工种,但最长的也没超过一年。虽然干过的活不少,却没有真正掌握什么技术,今年春节过后,来城里好几天了,仍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采访中,笔者发现,进城后的农民大多希望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也就是干体力活。问其原因,一位来自元氏县的农民说:“咱没有知识,也没有技术,建筑、装修活儿入手快,而且也好学。” 在裕华东路237号,省会最大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招聘企业招工都要求有一技之长,有的甚至还要求有中专以上学历,而在求职的农民工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只想靠打零工挣钱。对于这些没有职业技能的农民工来说,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要求,令他们望而兴叹。 要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望着用工单位设立的技能门槛,很多农民工都希望能有人为他们提供短期的、免费的实用技能培训,自己也有一个稳定的岗位。 我省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约有700多万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为让外出务工的农民怀揣一技之长进城,2004年8月我省开始实施用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其目的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对农民进行包括技能、创业等内容的培训。并要求在阳光工程实施期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50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省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的同时,省政府要求各市、县财政也要列出专项资金作为配套资金专门用于该项工作。目前,尽管我省各地纷纷建立农民技能培训机构,但与日渐增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来说,培训的数量还是显得有些少。 在与进城务工农民交谈中,我们还发现,我省打工的农民工,大多选择在石家庄、京津附近,一般不愿远走。 石家庄市劳动就业服务局“进城务工就业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白俊果说,通过“进城务工就业服务”窗口找工作的人不少,而且多数是农民,但真正成功的却极少,也就占1/10。主要原因是我省农民的就业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出去“闯”的劲头,大多愿意在本市找一个安稳的工作,而招工单位大多是经济发达的外省或沿海地区,以南方地区居多,农民都不愿意走那么远。这一因素也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本报记者 赵红梅 实习生 张盼 李博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