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在河北、宁夏和内蒙古三省区调查发现,一些生态脆弱区的贫困移民搬迁离乡后,由于种种原因,缺乏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生产生活出现困难。
安置措施不实,眼前生计有忧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砖瓦房和棚圈,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保合少移民村看起来
井然有序,但当记者与移民谈起生产和生活情况的时候,他们却眉头紧锁。
据移民们反映,当初政府答应人均分2亩饲草地,帮助贷款买一头奶牛,可是等移民们户均花2万元左右陆续住进两间约52平方米的砖房后,既没有没有一分饲草,也没有见着奶牛。
今年67岁的移民魏有义说,以前在山上住的时候,除了耕种20多亩地还能搞养殖,五口人收入比较稳定。自从2002年搬到保合少移民村以后,虽然进了砖瓦房,吃上了自来水,家里人看病和娃娃上学也比过去方便多了,但是来钱的门路却基本断了。像我这把年纪出去打工也没有人要,养羊草料又没处来。这些年要不是指着山上退耕地的补助款,全家人的生活可就难过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地纳入移民工程的生态脆弱区农牧民,过去以种地或放牧牛羊为生,如果搬迁后失去土地和牛羊无疑等于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线。如果政府部门不尽快以人为本采取有力措施,不仅移民无法脱离“离地”又“离产”的窘境,还埋下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而在移民比较集中的河北省张家口各县,尽管当地政府千方百计为搬迁群众调剂土地,可是由于人均分配的土地过少,未经培训的移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既缺技术又缺钱,同样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忧虑。怀安县左卫镇叶家庄150多户移民下山后,人均只分到了1亩多荒滩地。移民们普遍反映,“农民祖祖辈辈就是种地的,虽说现在可以就近到镇上一些私人煤场干重体力活打工,一天收入20多元。但这只是暂时的,将来有一天上年纪干不动了,俺们靠啥过日子?”
生产受挫,搬迁难拔穷根
“蔬菜起步,奶牛当家,劳务致富”。按照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最初勾画的蓝图,这个旗绿洲移民村无疑会是一番“丰收充溢温棚圈舍,笑容写满移民眉梢”的喜人景象。然而,记者从700多户移民中间了解到的信息却不容乐观:受政府好心帮助的部分移民非但没有致富,反而因“产业亏损”、“产业负债”变得更加贫困。
移民杨宏的妻子王迪说,她家搬到这里快五年了,现在养着大小6头奶牛,其中产奶的牛有3头,由于奶牛品种有问题,每头一天只产十几公斤奶,还不及高产牛的一半,三头牛每天交奶的钱刨掉草料净赔15元。她家不算当初买牛时自筹的1.5万元和3.96万元的贷款,还因买草料把积蓄的3.5万元也搭了进去。
移民因缺乏稳定增收渠道而难拔穷根的现象,不止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夏的移民点普遍地处新开发的提水灌区,移民分到的土地相对比较多,但是种植成本也相对较高。在政府部门引导下,好多移民试图调整结构发展种草养畜业增收。然而,他们搬迁到移民村以后,筹足应缴建房款便几乎一无所有,而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又十分困难,脱贫致富梦因资金缺乏而破碎。
根治移民问题,还需更多关爱
移民何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呢?记者在三省区部分移民点采访时感受到,贫困移民实现“安家立业”的终期目标,还需政府和相关部门以人为本给予更多关爱,切实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补贴标准,实行低保政策。基层干部呼吁,移民区普遍经济落后,地方政府财力很弱,目前安置移民主要靠国家补贴,而国家补贴的人均4000元至5000元搬迁款,甚至连修路、通电、建房等基础设施的费用都不够,根本谈不上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希望国家今后尽可能提高补贴标准。
三省区基层干部呼吁,地方政府也应考虑将生态移民纳入低保,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记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近郊的欣康移民村采访时,发现这个村252户蒙古族移民尽管发展奶牛业获得的效益并不是很理想,可是由于政府将他们统一纳入了城市低保,每人月均可以领取120元的生活费补贴,基本生活无忧。
——捆绑扶贫项目,增加扶贫贷款。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发改局局长黄执荣说,在国家生态移民补助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根据移民点立地条件和移民的素质,通过捆绑其他扶贫项目的方式予以扶持。这些年盐池县扶持移民发展四位一体生态温棚、种草养畜和菌草种植等特色产业,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效果。
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田治国认为,解决移民生产资金严重不足难题,如果国家和地方确实财力紧张拿不出更多的钱增加补贴,就多采取优惠政策鼓励银行多发放扶贫贷款,而且将贴息时间增加到三至五年,给贫困移民一个缓冲或者休养生息的时间。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移民素质。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龙泉移民村,当初100多户生态移民搬迁来时,政府曾经为每户人家投资兴建了一座占地3分的蔬菜大棚,而且无偿提供蔬菜种子,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发展高效种植业站稳脚跟。但是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这些移民过去从来没有经营过温棚,加上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严重缺位,种出来的蔬菜产量很低而且质量差,拿到市场上很少有人问津。
政府因资金短缺很少对移民组织实实在在的技术培训,而移民缺乏谋生手段又很难稳定增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刘卓志认为,鼓励更多的牧民走出草原,是一条解决草原退化的捷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通过强化培训,切实提高他们增收致富的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