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就中共中央2006年的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国家对农业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
目前的粮食产能还不能满足需求
陈锡文认为,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特别是从粮食角度来看,虽然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这几年有比较明显的恢复,去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84亿吨,和2003年相比,大概增加了5000多万吨,增幅是比较明显的。但仍然比我们历史上最高的年分1998年低了2800多万吨,同时4.84亿吨的产量对于国内的需求来说还不能满足,还要继续增加进口。
因此为了保证中国的农业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还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逐步建设中国的现代农业,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必须很现实也很客观地承认,我国现在的城乡差距还是在继续扩大。”陈锡文说,过大的城乡差距对于整个现代化的社会是不利的。特别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7283元,相对差距是3.22:1。并且这一差距和改革之初的相对差距1:2.57扩大了不少。
农民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如教育、卫生、文化等与城市差距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在收入方面的差距。因此要搞好农村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另外,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县级和县级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客观上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
千亿元资金支持农业税改
虽然今年将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但应如何遏制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卷土重来,避免农民负担反弹,农民负担的“倒逼现象”?陈锡文认为首先要增加中央和省市政府的财政对农村基层的转移支付。今年中央政府为农村税费改革给基层的专项转移支付达780多亿元。省、市两级政府对农村基层的转移支付预计达250亿元左右,两项合计超过1000亿元。
另外,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把无效的开支挤压出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据统计,1998年全国农民负担约1200亿元,由于今年给予基层的转移支付达1000多亿元,缺口可以通过乡镇机构编制的精简来压缩开支。
经济发展
应少占耕地
为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大概从农民那里征用的土地将近20万公顷。因此,许多地方在城市和工业发展中征用农民的土地引出的一些矛盾,引起了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
对此,陈锡文指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当中征地,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几方面的矛盾:第一是耕地的减少和确保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第二是对被征地农民的经济补偿问题;第三是失去土地之后的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问题。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对于失地农民的补偿,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提高对农民的补偿标准。另外强调对失去土地的农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同时明确提出了要将失去土地的农民全部纳入当地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
商报记者 朱裴 S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