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WTO的天平总是向欧美倾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0:00 东南早报

  □刘鹤翔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一个带有明显贸易歧视性的“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日前出现在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官方网站上。

  这一商标明显带有对中国制造的歧视性用语。国内多位专家认为,这一申请在欧盟
是不可能获得批准的,问题只在于它有损中国的尊严。

  中国“入世”后这几年,在中国制造大步走向海外的同时,欧美各国各种抵制中国制造的声音也纷至沓来。注册“非中国制造”的商标的申请者无疑也顺应了这股逆流,且该“创意”的确也相当煽情。

  在面对国外各种歧视性贸易壁垒的时候,我们的贸易官员和专家总是说,别人的歧视是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中国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制造的

竞争力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低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的基础上的,为了抵制“来势汹汹”的中国制造,欧美充分利用贸易规则,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招数,“特保”、
反倾销
调查对众多中国制造的出口企业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中国人习惯于从对方的敌意中剔出合理的成分,认为中国制造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要打造国际化品牌,必须拥有自有
知识产权
等等。中国企业开始了漫长的国际贸易大补课。

  所谓“一流的企业卖规则,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按照某些专家的评鉴,中国制造基本上出自三流企业之手。中国制造底气尚且不足,WTO的天平总是向欧美倾斜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技术含量”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永远是一种竞争形式。显像管刚出来的时候是“高科技”,计算机刚出来的时候是“高科技”,网络设备刚出来的时候是“高科技”,而如今这些产业都成了普通的制造业,人们发现,尊严根本就无法建立在任何制造业上,因为这些产品照样会招致反倾销。

  “非中国制造”无疑是一个噱头,它要么就说明中国制造的口碑不好,要么就是在破坏中国制造的口碑,从近年来“中国制造”的处境来看,后一种情形更重要。尽管出口增长依然稳健,但在国外收获的口水也不少。如今的中国制造,已经到了要在海外市场重新树立口碑的时候了。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