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求学者:学习应付居多 就业不甚理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09:40 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按: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拟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2006年,国家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将继续扩招100万人。2月6日,教育部发布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提出推进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大力推动各地和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制定《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
分制和选修制,进行“学分银行”试点等具体改革措施。

  所有迹象显示,在中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进行突破。而现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哪些问题,职业教育的求学者、教学者、办学者应该有着最好的诠释。

  ■本报记者黄胜利

  找到于晓红时,已是晚上8点20分,她8点才下班。从2月11日单位结束7天假期开始上班起,她就一直在加班,中间就休息过两个周日。

  2002年,于晓红初中毕业。中考成绩不很理想,只能进当地普通高中。沮丧下,家里和她作出了艰难选择,上普通高中,风险极大,因为当地普通高中升学率不是很高,如果考不上大学,又无一技之长,找工作是比较困难的。于的哥哥提出,让她读承德的一所技校,原因是于的嫂子在这所技校,更重要的是,学完后,能有一技之长,今后就业容易。在家里的权衡下,于晓红最终选择了上职业学校,专业是电子电工。而当时于晓红班上近40个同学中,读职业学校的,才两三个人。

  于在职业学校,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是文化课,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职业道德、马克思主义哲学、计算机、电子基础,这一学期与高中几无区别。下学期,学校开设电子电路、电工基础、单片机之类的专业理论课,但很乏味,让于晓红和同学很难有兴趣。

  “教材都是很老的版本,都用了好多年了。”于晓红说。而对于这样的教材,于告诉记者,上面的东西,理论课老师也很难讲出什么新花样来。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跟传统中学上课的方式基本相似,就是一本教材,从头到尾一直由老师讲下去,除一些章节布置些作品制作外,几乎不穿插什么实践课。

  理论课的枯燥,让于晓红和她的同学选择了逃课,“理论课旷课是很经常的事”。而这种旷课,到了三年级学电工内容时,表现更甚。于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三年级电工仪表课,一次上课人数全班竟为3人,2个女同学1个男同学,而那时全班学生共二十多人。

  二年级上学期,学校开设了实践课。“比理论课有意思多啦。”于告诉记者,实践课上,大家可以互相走动,看看别人怎么做,一起讨论、学习,没有理论课那种填鸭说教式的乏味。“大家都是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理都很重,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做得好,大家都会暗自较劲,争取超过他。”

  但实践的内容只有三项:电视机的装接与调试、单放机的装接与调试、收音机的装接与调试。“单放机和收音机,我们那时都几乎不用了,不知道学校为什么让我们弄这个东西。”于至今仍很不解。

  而于晓红说起来更觉好笑的是,电视机实践,用的竟是黑白电视机,一届届学生就这么用黑白电视机实践下来。“我们也曾跟实习的老师反映过,大家早不看黑白电视机了,干吗实习还用黑白电视机。”但老师的回答是,“先从黑白练着吧”,还告诫同学好好操作,弄坏了是要赔偿的。

  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于晓红们绝大部分都是等着学校分配,只有很少的学生家里有门道,也有学生自己去外面联系工作的。大部分同学第一份工作不会干很长,往往是因为工作待遇和环境很差辞职。而女生找工作就更难了。一些单位来学校招人时,很多工种都直接标明不招女生。如电工,基本上所有单位都不会要女生。

  于晓红的工作是同学介绍的。于毕业后,也同其他同学一样,等待学校的分配。后来有同学告知她现在的公司招人,于是,于晓红参加应聘,很顺利地进了现在北京这家电子公司,做了一名电子工人。

  于晓红平时的工作,就是安装电子板,这是件流水线上的工作。于晓红的任务,就是将电容插进电子板,然后交给下一道工序的工人。“工作非常简单、固定”,不过于晓红觉得,现在的工作又过于简单了,而学校所学的要远远超过现在的工作内容。

  可是厂里一些高难度的技术工作,是不会交给像于晓红这样的中职生的,而是都交给了大专或本科生。于告诉记者,工厂根本不会让他们尝试,也不会去培养。在待遇上,工厂也是对大学生非常倾斜。

  对于这些,于流露出了羡慕之情,“没办法,谁叫他们的学历比我们高了”

  于晓红现在基本工资是540元,加上加班费、奖金,一个月一般都在1000元左右,如果全月加班的话,可以领到1500元左右。中餐是在公司吃,晚餐加班也在公司吃,公司给他们安排的住宿条件是六个人一个单间。

  日常工作时间,不忙的时候,每周休息一天,一旦忙起来时,几乎一个月没有休息日,工作时间为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周五、周六,5点下班)。

  “工作一天,屁股都会坐疼。”于晓红无奈地说,今年单位将采取计件工资,今后的劳动也许会更累。

  对于现在的工作,于晓红说,像是呆在井里的感觉,每天单一、乏味的工作,使她几乎同外界隔绝,而这显然不是她要所要的,这份工作只是一个过渡,解决生存问题,迟早有一天,她会跳走。

  最后记者问于晓红,如果让她再作决定,是否会选择读职业学校,于告诉记者,她还会,因为原来初中毕业选择读普通高中的同学,后来又没有考上大学的,很多现在都不如她,有的甚至又选择读职业学校。“不管怎么说,职业学校能给我解决就业。”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