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在中国变成伪定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09:19 中国经济时报 | |||||||||
康劲 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与总支出金额的比值)降至31.8%,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北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型”,上升到目前的“富裕型”。
针对权威部门发布的这条消息,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发布了一项针对1260名北京市民的最新调查表明:因为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及预期消费,北京人的心理一点都显不出“富裕”的痕迹。(见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这两份调查很值得玩味,按照国际通用的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标准,北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堪称“富裕型”,但是,北京市民却对此并没有认同。这一方面表明了恩格尔系数在统计方面的局限,另一方面也表明,要衡量中国居民的生活是否富裕,不能错搬“国际标准”,否则只会淮橘成枳。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在世界各国获得了广泛的使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至59%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30至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北京市民不仅已经实现了富裕,而且离最富裕的标准也就仅差了1.8%。 但是,只看食品支出会掩盖许多问题。按照恩格尔先生的本意,除食品支出之外的家庭主要支出,只有大量用于家庭设备、服务和娱乐方面时,才能算是逐步富裕。但是,根据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的调查,目前,北京市民“家庭设备”、“服务和娱乐”方面的支出仅为6.9%和5.9%。而同时,教育、住房、医疗保健三方面的平均支出共占46.3%。 大家知道,在饮食之外,教育、住房和医疗都是现代社会里作为人的基本需求,正如不吃饭,人会饿死一样,没有教育,人无法就业,无业则无以为生,同样,无房则无家,无医疗则无以保命。从这一点来看,可以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46.3%的教育、住房、医疗支出+31.8%食品支出=78.1%,这才是北京市民的真实生活水平,不仅不“小康”,连“温饱”也很勉强。 按照恩格尔的理想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设计,当社会居民的收入大大提高的同时,在食品支出金额相对降低的同时,社会福利将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的情况却是相反,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居民福利被大幅度削减,居民被迫将收入大笔投入教育、住房、医疗的消费和储备。这是一种被强行扭曲的居民支出结构,不仅难以令人欣喜,而且足以令人警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