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人才进不来庸人请不走 西部乡镇进退两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08:17 经济参考报

  一面是财政“捉襟见肘”,急需人才进不来、不敢进,一面国家又要求精简乡镇供养人员,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记者在西部贫困地区调研时发现,西部乡镇正面临“发展”与“消肿”的矛盾。

  急需人才进不来 现有干部乏创新

  西部地区由于大多数县、乡财政窘迫,乡镇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急需人才进不来。

  甘肃省静宁县编委办主任马忠辉给记者罗列了这些数字:2004年全县回来师范类毕业生670人,仅分配了300人左右。目前,累计没有分配的人员已达800人。

  马忠辉介绍说,不能全部分配的原因,主要还在于财政负担重,2002年有关部门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全县累计有2个亿的工资还没有兑现,各种补贴标准如下乡出差补助、办公经费等20多年没有增加。进一个人每年财政就要多支出1万多元;其次,专业不对口,高层次人才缺乏。如

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路工程师等方面的人才,县里有些几乎没有,有些人层次也较低。马忠辉无奈地说:“即使有编制、有岗位,也不敢安置。”

  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急需人才难进,现有干部又缺乏创新精神,在新形势下,新型干部“难产”,西部乡镇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昌来认为,西部许多乡镇干部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惯性作用,影响了他们面对新形势、寻求新办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敢用,硬办法不能用”。

  具体表现在:一是“乡镇无为”论,认为全面免征农业税,干部和农民的“系系”断了,乡镇干部无事可做了;二是“服务中心”论,中心来了“三板斧”,中心完了万事大吉;三是“温饱稳定”论,认为乡镇工作能够让农民解决温饱,不出乱子,就是最大成绩了。面对农民,国家、集体、义务观念淡薄,法制观念淡化的实际,许多乡镇干部束手无策。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西部地区之所以难进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财政问题。财力雄厚了,人才自然就能留得住。

  人员只减不增 “消肿”有几难

  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降低行政成本、缓解财政压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国家去年作出“确保5年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特别是实有人员只减不增”的目标。

  一方面是真正需要的人才难进,一方面又需要对现有的干部进行精简。而由于乡镇机构设置过多、管理不顺等原因,西部乡镇精简人员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每年的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很重。按惯例,每年县一级都要安置一部分政策性、指令性的复员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有的县一年要安排几十个。而对这部分人的安置,如果处置不好,将会影响社会稳定。

  其次,乡镇机构设置过多管理不顺。除县级派驻乡镇的机构和垂直管理机构外,一些乡镇的机构设置多达10余个。乡镇领导干部多,干具体工作的人员少。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明,贵州乡镇行政编制人员平均29.5人,最多乡镇达66人;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平均11.32人,最多的乡镇达20人。除了领导,余下的人员中,又存在年龄大、知识结构老化,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问题。有些地方采取借用事业单位人员和聘用临时人员到乡镇机关工作,一些地方采取在乡镇机关核定列入参照国家

公务员制度范围的事业编制来弥补行政编制的不足。

  第三,乡镇人员管理问题突出。由于行政编制紧,贵州有的地方采取借用事业单位人员和聘用临时人员到乡镇机关工作;有的乡镇除借用事业单位人员外,还存在着1997年公务员过渡结束后,以调动、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安置等形式补充了一些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进入乡镇机关工作的问题。以上两个因素给精简工作带来极为复杂的矛盾。

  第四,由于县级机构编制部门没有权力,在一些涉及机构编制的问题上,往往是党委、政府决定后,由编办履行相关手续。因此,人员增长不易控制。

  贵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曲鹏介绍认为,5年内财政实际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一些乡镇普遍感到人手紧张。而由于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清理、清退各类临时人员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任务上,难度较大,分流渠道窄。

  精干高效基层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李昌来认为,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在于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设新农村,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给农村发展以更多的关注。它既是农村工作,又不完全是农村工作;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李昌来说,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正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和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中央提出“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核心是要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体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体制保障和组织保障。

  李昌来认为,西部地区由于乡镇机构设置过多、管理不顺、财力有限等原因,精简乡镇供养人员存在困难。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应按照职权与责权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合理划分并最大限度地为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权,赋予乡镇政府对管理机构相应的监督权和人事建议权。因地制宜确定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规模,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科学合理地调整乡镇规模和布局,撤并个别人口少的乡镇。并防止出现机改后新旧机构交叉运行,新机构有名无实,分流人员难确定,富余人员分流难等现象,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同时,建立健全干部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

养老保险,省财政应通过适当形式给予支持;“先修渠,后放水”,积极培植分流载体,创造转岗平台;出台完整的配套政策对分流人员进行妥善安置,维护社会稳定。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