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企业汇率避险能力尚待进一步增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 20:1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顾钱江徐博)中国人民银行17日公布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企业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有所提高,但企业避险工具使用规模仍然偏小,避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服务有待进一步改进。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近期就“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情况”对323家外向型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企业来自辽宁、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十省市。调查结果显示,汇
但央行同时指出,目前企业使用汇率避险工具的规模仍然偏小,与中国进出口总体规模还不相称。2005年全国银行远期结、售汇签约额分别仅占银行结、售汇总量的2%和4%左右。 央行认为,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对汇率避险工具了解不够,限制了其对避险产品的运用。同时,商业银行开发汇率避险产品的创新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为此,央行在报告中建议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步伐,增加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种,推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的渠道。 央行指出,企业应尽快学会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积极运用各种避险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央行敦促商业银行抓住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努力创新金融产品,尽早推出1年期以上的远期结售汇业务。 去年7月汇改后,特别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不断增强,企业如何应对汇率风险成为中国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使用较为普遍的汇率避险方式包括: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其中,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约有31%的企业使用该方式。 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有所增加。调查显示,2005年运用金融衍生产品企业的占比较2004年同期提高约1个百分点。其中,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占比高达91%。 调查还发现,2005年采用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方式的企业占比从上年同期的4.2%上升至8.7%,提高近5个百分点。这表明一些企业能够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汇兑损失,但总体看,有议价能力的企业占比仍偏低,多数企业还需进一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