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美贸易:顺差之争可休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09:39 扬子晚报

  自上世纪末中国对美贸易出现大规模顺差来,中美双方总要因对顺差/逆差规模的不同估算争论一番,争论的热度则随顺差规模的增长升温。就在前日美国宣布设立“对华执行办公室”(China enforcement office)搜集中美“不公平贸易”证据的同时,中国商务部官员在“中美经贸论坛”援引中国统计数字,认为美国把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几乎夸大了一倍。

  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无论是2016亿美元(美国商务部统计)还是1141.7亿美元(中国商务部统计),近日围绕这一数字的新一轮辩论应称得上白热化了: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对单一国家的最大贸易逆差,也是中国对单一国家贸易的创纪录顺差。

  这类争论很像是自说自话,因为双方引用的数据来自不同的统计口径。除去确认原产地方面的差异之外,在美国对华商品和服务输出方面,美方的出口统计与中方的进口统计结果差别并不大。近千亿美元差额的主要原因在于,中方的出口统计倾向于低估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价值,美方的进口统计则倾向于高估美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对应价值:作为前者基准的离岸价比作为后者基准的普查价低出不少。而且,中方统计把经过香港等第三方的转口贸易排除在外,美方统计则包括了转口贸易。

  但这不仅仅是口水战,而是双方在市场开放、行业准入和

知识产权保护这些实质性问题上讨价还价的砝码。汽车零部件、电信、金融服务及医疗保健行业的准入和开放,是美方关心的实质性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则是一个令美方恼怒,但本质上短期难以改善的法律议题,而非贸易问题。美国夕阳产业在贸易逆差冲击下萎缩同样是个长期问题,但政客们总要有所交待,中国贸易顺差当然是只手到擒来的替罪羊。

  贸易不平衡并不意味着一方的贸易利益以另一方为代价:200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有83%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大部分以美国市场为目标,其中美国公司获利甚丰;而储备积累的大部分则投资于美元资产——如果把中国看作美国贸易的“离岸逆差中心”,那么美国则是中国资本输出的“离岸投资中心”。中国官员所称的“中美经贸利益的平衡是贸易与投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总体平衡”根据即源于此。

  总体贸易不平衡的状况正在变化。例如,中国宏观经济专家宋国青认为,中国总体贸易顺差的顶点(2004年底2005年初)已经过去,2005年内顺差一路下行,2006年预测可能是零增长,2007年甚至可能会下降。然而,上述结构性因素将使得中国对美顺差难有大的下降,这并不因中国多买了波音飞机而终止,也不会因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更容易而逆转。毕竟,如果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一种结构性现象,如果不是贸易顺差/逆差成为政治和谈判筹码,争论其规模又有什么意义呢?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