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十五”裂变 2005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 |||||||||
去年12月以来,茅台集团的几位老总遇到一个共同“烦恼”:每天接到全国各地经销商大量“走后门”的电话,内容几乎都是茅台酒尤其是15年的陈年茅台酒严重缺货,请求额外多批一点“救急”。 无独有偶。今年1月中旬,集团党委副书记、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洪在贵阳代表公司请客时,“尴尬”地发现公司驻贵阳办事处一时竟找不到几瓶15年茅台酒。
这些“烦恼”与“尴尬”,折射出茅台酒市场销售全线飘红的局面。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茅台集团销售收入(含税)由16亿元增长到50亿元,增长2倍多;利润总额由3.9亿元增长到18.9亿元,增长3.8倍多;总资产由32亿元增长到105亿元,增长2.2倍多;上交税金由4.7亿元增长到20.5亿元,增长3.3倍多,利税由8.4亿元增长到31.5亿元,增长2.7倍多。 与此同时,“贵州茅台”股票逆市而上,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及首批入选上证180指数的样本股,相继荣获投资者“我心中的蓝筹股”、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及中国十佳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第5名)等称号。 2005年,茅台集团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取得了高达或接近30%的增长,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创利税30亿元左右,上缴税金超过20亿元。茅台酒由往年的产销形势基本持平、略有供不应求发展到全面供不应求。职工收入相应增长15%左右。 上述数据表明,在“十五”期间,茅台人再造了“两个茅台”,实现了年均超过20%的连续跨越式发展。如果再加上“十五”之前的两年,这已是茅台集团连续第7年的跨越式发展。 “消费者是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总结茅台跨越式发展的“密笈”时说,“消费者高度认可和信赖茅台的原因是茅台永恒不变的质量和服务。实践证明,中国白酒行业任何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最终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05年,正值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90周年。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袁仁国同样认为,茅台酒经久不衰,靠的就是过硬的质量。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质量好是其永恒的追求;从生产者立场来看,要保持产品的常盛不衰,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茅台不惜血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假维权活动,切实净化了市场。 乔洪则结合目前15年茅台酒的断销讲述了茅台诚信对待“上帝”的态度:茅台绝不借产品旺销之机“卖新酒,挖老窖”。 此外,观念创新也被白酒界普遍认为是近年茅台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季克良说,除了把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车间作为第一车间外,茅台还提出把市场作为“第一车间”,把原材料基地作为“第一车间”。通过观念创新,把茅台发展带入了新天地。 袁仁国认为,观念创新是茅台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茅台在管理观念、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使茅台实现快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十五”期间,茅台用于技术创新投入不完全统计达27682万元。 乔洪说,茅台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在“酿造高品位的生活”经营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创新国酒文化,倡导绿色自然、健康的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文化营销、感情营销等,强化了公司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种种迹象表明,茅台集团今年的产销形势继续向好。集团上下正从战略到战术各个方面夯实基础,为再创新一年的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木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