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河南舞阳:新农村建设破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9:08 中国经济时报

  ■新农村调查系列报道(一)■本报记者孙东辉漯河日报记者孙耀富庄华青李继辉

  编者按: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2006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是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本报记者在春节期间,奔赴河南
、内蒙古、新疆等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2006年2月3日,大年初六,河南省舞阳县侯集乡余庄村村民杜老汉起了个大早,送外出打工的女儿坐上村口的头班公交车。杜老汉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村口的21路公交车是城乡专线,直通漯河市;有了公交车,不管村民进城购物还是走亲访友都方便多了。

  杜老汉表示,比起村村通班车,让自己更为高兴的是村里修起的水泥路。“修了水泥路,今年雪化再也不用踩泥巴路,我新买的摩托三轮也可以敞开拉货赚钱了。”

  村里修了水泥路、特色产业上项目、“大调解”打造“平安舞阳”、科技员成了香饽饽……1月25日至2月5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舞阳县采访时了解到,这个省级扶贫开发县已经形成了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思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文明新风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加之“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2006年1月18日,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巡视组在舞阳县莲花镇半李村视察工作时,为村内道路成网、绿树成行、路灯成景、清水入户、电话到家的生态宜居新村景象所吸引,对舞阳县致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加称赞。

  2月2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舞阳县北舞渡镇鹿庄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村民不仅自扫门前雪,也将村里的水泥大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显得格外宽敞;连片的鱼塘在冰雪覆盖下显得银光闪闪;农家厨房贴上了洁白的瓷片,旋转灶具开关,蓝焰腾起,烧水做饭既快捷又卫生、节能。

  “舞阳县新农村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实惠。”舞阳县委书记杨国志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舞阳县虽属于河南省省级扶贫开发县,但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该县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2100元,增长15%。同时,全县80%的农户进行了庭院改造,30%的农村家庭用的是水冲式厕所,90%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65%的农户用上了电话,大部分农户开通了有线电视,用上了网电,397个行政村实现了通班车,村村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

  “生活越来越像城里人。”鹿庄村63岁的鹿国卿老人乐呵呵地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念出一幅春联:“规模养殖雨后春笋,企业发展红红火火”,横批是“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遭遇两大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民增收乏力、农业技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舞阳县建设新农村的困难和症结所在。

  “国家免了农业税,又给直补款,今后种地是有种头了,可光靠地来不了几个钱。”可当记者问起如何加快增收的速度,杜老汉显得有些无奈:“当然还是得先种好粮,农闲时打点零工,靠拉货赚点钱,加上闺女到南方打工,其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舞阳县县长和学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增收,是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彰显了中国的政策、资金及多种社会资源向“三农”倾斜。但减免了农业税后,农民增收如何“提速”,不仅是目前很多农民面临的困惑,也牵动着县委县政府的心。

  “在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员绝对是香饽饽。”舞阳县辛安镇老蔡村党支部书记蔡彦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自己没有参加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集中培训前,村里种的每个大棚的效益只有4000元,培训之后,通过技术改进和品种更新,每个棚的效益达到1万余元。现在村民技术革新的愿望很高,但缺乏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举足轻重。”舞阳县委书记杨国志表示,舞阳县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之所以能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将“五通四改三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猪(牛、羊)-沼-果(菜、鱼)等

能源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村一貌颇具生态气息的农家新村,与该县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实施人才“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密不可分。今后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是舞阳县长期坚持的一项内容。

  面对新问题要有新思路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要因地制宜,面对新问题要有新思路。”杨国志提到,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镇建设,农村的发展应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提升、政治改善、文化进步等几个方面,新农村建设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农民增收新思路何在?“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和学民表示,发展农村产业、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舞阳县紧扣这一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围绕乡镇都有农业支柱产业、村组都有富民新兴产业的目标,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思路、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办法,在信息、技术、政策、资金等多个方面出台优惠措施,大力帮助和扶持乡镇、村组发展产值高、利润大、销路好、市场广的富民产业。

  舞阳县委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舞阳县先后围绕特色产业上项目126个,资金总额达1.2亿元,园林花卉、畜牧养殖、面粉加工等特色产业日益显现,新发展优质杂果、花卉、蔬菜1.1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110多座,20个拟定经济强村新招引工业项目16个,投资总额达3000万元。

  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如何打破?杨国志表示,舞阳县将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如启动“村官上大学计划”,依托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培训基地,选送农村优秀人才接受集中培训;充分发挥乡镇成人学校和县职业高中、中专的作用,整合利用闲置的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工由体能型打工向技能型就业转变。目前全县较高层次人才总量以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舞阳县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作为创建“平安舞阳”的基础工程来抓,并以侯集乡为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在全县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以司法信访为主、部门联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并健全县、乡(镇)、村、组、户五级民调网络。目前,全县397个行政村都建立了由5至7人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站,每个村民组成立了2至3人的调解组,每10户选出1名民调信息员,1584名民调员和1.1万名信息员活跃在全县城乡。很多村子里邻里和睦、孝敬公婆蔚然成风,遵纪守法、文明向上自成风尚。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