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厂家把新车“吊起来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0:00 东南早报

  “尝鲜消费”要谨慎

  春节过后,多款新车将密集面市。2月18日,东风雪铁龙凯旋将在深圳正式亮相;同日,华晨骏捷将在沈阳正式下线;再往后是上海通用将推出的别克新车、一汽大众将推出的速腾(新宝来)等。

  新车上市,最大的悬念莫过于价格。近几年,国内平均每年上市的新车都在百种左右,但一个普遍规律是消费者往往感觉新车价格被“吊得高高的”,需要“仰视”。当然,广州本田新雅阁和一汽丰田锐志等车型上市时的定价策略曾被业内认为非常具有冲击力。但随后人们也发现,由于部分经销商利用供求关系差,加价赚取暴利,或很多4S店的低端车型“有价无车”,消费者最初的满心欢喜被大打折扣。

  厂家把

新车“吊起来卖”自然有其原因。客观上,上市新车与市场上的老旧车型比,性能和配置的确均有很大提升。例如大众系的一些新车车身采用激光焊接技术,一些车型装备了ESP等增加安全性的电子装置等。另一方面,合资汽车厂家推出新车刚上市时往往国产化率比较低,成本下不来。

  主观上分析,厂家把新车价格定高,可以与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拉开距离,老产品让利的幅度就可以小些。另外,新车往往背负着很多厂家利润最大化的寄托。业内认为,厂家在新车上市前总要“左顾右盼”,反复参照竞争对手产品的定价,但彼此在竞争中也有“默契”,不会把新车价格定得太低。

  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这两年,除了新车价格被“吊得高高的”,新车上市后往往也非常紧俏,总给消费者一种“凭票供应年代”的错觉。实际上,其中有新车投产产量要逐步提升的因素,也有一些厂家用“饥饿疗法”控制供求关系,还有的纯属借势炒作,人为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吸引喜欢跟风买涨的消费者。

  那么消费者面对密集上市的新车,该不该抢着“尝鲜消费”呢?记者认为,从安全、环保的角度看,消费者应当优先选择购买技术全球同步的新车型,但并非一定要在新车刚刚上市时出手,更不值得加价出手。这是因为无数“案例”已经证明,国内车市那些被“吊起来卖”的新车,吊得越高,跌得也越狠、越快。分析近两年上市的新车,基本上都会在上市1年多之后大幅度降价,有的降价幅度远远超过车市平均降价幅度。一款上市不长时间的

中级车一次最高就能降价三四万元,看了让人目瞪口呆。由此可见,国内新车定价往往水分很大,“尝鲜消费”要冒很大的降价风险。

  当然,国内车市目前也正在逐渐与汽车发达国家接轨,新车的定价体现出更大的弹性空间。虽然尚不能完全达到个性化选择配置的订单式生产,但依靠自动挡、手动挡差异,内饰档次、动力配置的差异,国内上市的新车也在逐渐改变“一锤定音”式的定价方式,力争利润和目标消费人群双双最大化,实现厂家与消费者双赢。(新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