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论:中国企业能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 09:08 经济参考报

  一评日刊《中国国家昌盛而民族企业走向衰亡》

  日刊刊发一篇文章,《中国国家昌盛而民族企业走向衰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日刊认为,中国的民族企业难以担当起振兴国家的重任,因为中国的民族企业普遍没有独自开发出来的技术和产品,中国企业的成长依靠的是使用外国公司的技术。日文认为中国的企业之所以没有开发出来创新性的技术和产品,是由中国产能过剩、竞争过于激烈的经济环
境造成的。激烈的竞争使中国企业利润微薄,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研发。虽然中国企业(联想)购买了IBM的电脑部门、(TCL)法国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汤姆森公司的电视机部门和(南京汽车公司)英国的罗弗公司,但这些公司或部门无法为它们的新主人提供发展的动力,因为它们都是因为不赢利才被出售的。技术和品牌只有是自己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才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至少在家电领域,中国企业会因为不掌握核心的技术发生连锁性破产。而中国政府的市场开放政策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会使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中国的经济将被外资所左右。中国政府应该效仿日本政府在日本上世纪50、60年代的做法,关闭国内市场,彻底限制外资的影响力,把保护内资企业放在首位。

  笔者认为,中国的企业普遍没有开发出创新性的技术或产品,

中国经济的增长、技术水平的进步主要得益于技术的引进,这是事实,但并不能就此认为民族企业会走向衰亡。

  首先,这正是后发展国家“后发优势”的体现,我们正是利用这一优势才能够在很多领域用几年的时间走完先行者需要几十年才能够走完的道路。引进、学习和模仿可以节省巨大的经济资源和宝贵时间,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

  其次,只有站在技术进步的最前沿,才有资格谈创新。

  第三、技术的引进不会降低只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为技术的引进使企业的技术水平与技术进步的前沿近了,而不是远了,只有达到最前沿了,才可能进行创新。

  第四、当今时代大多数的技术创新都是由规模、实力、体制有巨大优势的跨国公司做出来的,与之相比起来,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其实只是小企业而已,在现阶段要让他们家家都成立研发机构,搞研发,精神可嘉,效果堪忧只有企业经济实力强了,才有这种创新的力量。

  第五、索尼公司、本田公司、施乐公司都依靠独立开发的技术而由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我们也非常希望中国这样的企业越多越好,但如果认为做不到这一点小企业就无法发展壮大,就过于绝对了,自己发明的技术能够为自己带来利润,别人发明的技术同样能够为使用它的人带来利润。虽然有索尼这样的例子,但绝大多数的企业并不是遵循这样的发展道路,研发活动的风险非常大,日本本身就是一个依靠引进别国的科学和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典型例子。在1853-1873年间,美、日、欧在冶金、铁路、轮船上大量采用英国在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发明的成果,迅速缩小了与英国的差距,日本在1951-1973年期间大量采取美国在汽车工业、电力、合成纤维、通讯方面的技术,在这些领域实现了产业的转移。日本在50年代用于购买专利、进口技术的费用年均增长31%,60年代为21%,在20年中引进了26000项技术,支付技术进口费60亿美元,使其生产效率提高了30%左右,否则的话,需多花4倍的时间和34倍的经费。

  第六、即使我们一直保持目前这样的增长速度,我们赶超发达国家也需要上百年或更长的时间,不要动辄与有上百年发展史的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我们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长征才刚刚开始,要有耐心,才能走得长远。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