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5年12月,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国的储蓄率也达到了46%的惊人数字。与此相对应的是,近5年来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却持续走低,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了近20个百分点。
46%的储蓄率和14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国家强调通过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人们不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正变
得越来越不敢花钱?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目前居民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
作为业内人士,周小川的解释是权威的。
相关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养老、住房排在居民总消费的前三位;央行20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亦显示,居民消费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教育、养老、买房。相关的数据还表明,目前中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
由此看来,在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之前,要想让人们逃脱教育、养老、房子这新“三座大山的重压、敞开胆子花钱还是一件没影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在社会保障体系获得完善之后,人们摆脱了教育、养老、房子等等诸多大山的重压,是不是也会有那么多的余钱去进行消费?
我们可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如果按照此次有关方面公布的14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和全国14亿人口来计算,那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储蓄存款也只有1万元,平均到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也就是3万元。对于一个靠正常收入支撑的家庭来说,这么多的存款谁敢随便消费?
况且,这还只是一个平均数。
这个月初的时候,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发布了一份题为《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的总体判断》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比较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0.4左右。报告指出,城市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最高收入1/5人口拥有收入的4.6%。
这就是说,有大约20%的城市居民占有了大致一半的财富。如果按照这一比例推算,14亿人口中的2800万人占据了14万亿元储蓄存款中的至少7万亿元以上,达到了人均25万元。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能不会存在舍不得花钱的问题——只要他们觉得有必要。
对比以上两个数据,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的储蓄存款并不多——尽管14万亿储蓄存款的总量听起来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让握有少量财富的绝大多数人去敞开了花钱,显然不现实。
要想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单纯地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出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所在。但是,要降低储蓄率和拉动消费,必须尽快完善社保体系,加快养老、医疗保障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除此之外,尽快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尽快缩短贫富差距也是有关方面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作者:万新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