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学学天气预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 |||||||||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7日发布,这份以社会现代化研究为主题的报告描绘的前景是:2050年的中国将是一个中等发达社会,人均预期寿命逾八十岁,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人们可以自由合理流动,按2002年价格最低月薪超过1300美元,绝对贫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 ———《新京报》
既然是国家级的课题组,想必有关的研究人员都是学识渊博、思维敏锐的顶级专家,所提出的“现代化运河路径图”又借鉴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笔者不敢说这样的研究成果不科学,所采纳的数据不真实,而且,报告描绘的前景也确实诱人。 但是笔者却有一个疑问在心头:这么专业的研究人员,这么翔实的数据分析,连2050年———45年后的社会状态都能言之凿凿,那么,相对于2050年来说,2010年不是离现在更近、间隔更短,研究的难度更小吗?为什么就不能给公众出具一份5年后的前景报告呢?笔者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在迫切地关心着5年后甚至2、3年后自己会处在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中,到那时能拿到多少月薪,能住什么样的房子,能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道理很明显:因为目前的劳动人口中,有多少人能活到45年后是不能肯定的,但绝大多数能活到5年后却是可以肯定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爱看天气预报节目?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天气情况和自己的生活关系密切;二是面向大众的天气预报所报告的天气情况都是明天后天大后天的。如果气象台非要把几个月或者几年后的气象形势拿到电视上播报,尽管它可能具备了这样的研究能力,但有谁会对此感兴趣呢?所以,笔者建议社科“研究中心”不妨向气象台学习一下,多选择一些和老百姓关系密切,短时期内能得到验证的课题,一来能激发起公众对社会科学的兴趣,二来能显示出研究者的水平高低。 (10G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