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陕西非公经济步入快行线 2005年完成销售或营业收入达364亿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在地方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陕西非公经济,近年来加快发展,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了45%,“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拉动陕西经济增长近3个百分点,成为陕西省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2005年陕西非公经济完成销售或营业收入达到364亿元。“十五”期间,非公经济规模在陕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递增,已由2000年的31.1%上升到45%。在陕西
的商洛、铜川等市,非公经济纳税额已占到财政收入的40%左右,个别县区已超过50%,成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非公经济发展领域也由原来较为集中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拓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截至去年底,陕西省共有个体经营户92.92万户,私营企业9.84万户,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705户。非公企业注册总资本达到1118.45亿元,其中上千万元2785户,5000万元以上279户,超亿元74户,民营企业集团245个。涌现出像海星、金花、东盛等一大批经济实力和

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形成了银桥乳业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

  与此同时,陕西非公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人员构成主体发生较大变化,由过去以农民和城镇待业人员为主,发展为包括从党政机关、国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分流出来的行政干部、中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庞大队伍,其中不少具有较高学历和综合素质。目前陕西省非公经济从业人员中各级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90人,中共党员57964人,民企中建立党支部的1279个,建立工会组织(小组)2.8万个。涌现出一批高素质、懂经营、善管理、诚实守信、具有开拓精神的民营企业家。

  目前陕西正处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2005年陕西出台了《陕西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平等准入,公平待遇;进一步扩大对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开放,加大财税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强领导,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一系列扶持和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措施。迅速崛起的陕西非公经济,已经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陕西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陕西非公经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纵向比有长足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水平低,横向比仍是“总量小,实力弱”,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仍是陕西非公经济发展急需突破的瓶颈。

  首先,陕西非公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不快,规模偏小;质量效益不高,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实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在区域和行业分布上不平衡。

  其次,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

  的问题。据调查,有95%以上的民营企业认为,资金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此外,陕西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政策环境不畅,社会环境欠佳。有些政策在兼顾各方利益时,对大企业和国企优惠多,对中小企业和民企考虑少。一些民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害怕报了案破不了案;破了案判不了案;而且顾虑“赢了官司,垮了企业”。

  第三,许多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管理粗放,运行机制不健全。有些企业人才匮乏,科技含量低,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些都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10E2)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