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第二节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时序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4:33 新浪财经

    2006年2月7日,“《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专家座谈会暨中国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 本文是报告的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时序分析

  社会现代化的时序分析,是对社会领域的现代化的全过程的时间序列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试图去发现和归纳社会现代化的客观事实和基本规律。在过去的300年里,社会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变迁的主旋律,但不同国家的表现差别很大。在本期现代化报告里,我们选择15个国家为分析样本,分析范围包括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等四个方面,分析领域涉及人口与健康、学习与工作、休闲与福利等,分析内容包括长期趋势、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等,时间跨度为300年(1700~2001年)。本期报告聚焦于社会领域内部的变迁,关于社会现代化与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需要专门研究。

  一、社会生活的300年时序分析

  一般而言,社会生活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在本期报告里,社会活动和行为特指社会领域的活动和行为。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些变化具有四个特点。首先,变化发生在人类历史的每一个时期,如有些变化发生在15世纪,有些在20世纪,有些在21世纪等。其次,变化发生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如有些变化发生在人口领域,有些在教育领域等。其三,变化持续时间(时间跨度)有长有短;有些变化是短期变化,持续1个月到几年,如生活时尚等;有些变化是中期变化,持续几年到几十年,如生活方式和社会运动等;有些变化是长期变化,持续时间达百年以上,如科学革命和商业革命等。其四,变化的性质差别很大,有些变化可以定性描述,有些变化可以定量分析。

  1、社会生活变迁的长期趋势

  在过去300年里,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表1-14)。当然,变化的进程是不同步的,变化的过程是不平坦的,变化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变化的时间分布是不均衡的。在许多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获得很大提高;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却是非常有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活变化、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变化等都有较大差别。例如,经济史学家

麦迪森指出(2001),直到20世纪前,尽管与农村相比,城市居民收入更高,食品市场组织得更好,但其死亡率却显著高于农村;在18世纪早期,伦敦的婴儿死亡率是全国的两倍。在20世纪上半叶,城市生活水平全面超过农村;在20世纪下半叶,西方工业化国家的郊区生活水平超过中心城市,家庭生活日趋多样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仍然保持传统生活。

  社会生活的长期趋势可以分为五大类:上升类、下降类、先升后降类、长期波动类、随机波动类。前两类更多反映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后两类更多反映社会状态的变化。在上升和下降的两类变量中,有些变量是开放性变量,数值几乎没有限制;有些变量是数值有限变量,数值会逐步逼近某个极限值(最大或最小值);数值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极限值的变量,可以简称为数值饱和变量。下面分别刻画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社会生活的长期趋势。

  (1)人口与健康领域社会生活的长期趋势

  上升趋势的变量:预期寿命(图1-3)、健康寿命、离婚率、清洁饮水普及率、卫生设施普及率、电力普及率、人均

能源消费、人均电力消费、人均公共卫生费、人均医疗费等。

  下降趋势的变量:人口死亡率、结婚率、总和生育率、农村家庭比例、婴儿死亡率(图1-4)、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

  先升后降的变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图1-5)和出生率经历了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数值饱和的变量:20世纪发达国家的一些社会变量的数值已经饱和,如清洁饮水普及率、卫生设施普及率、家庭用电普及率等,它们的数值已经达到100%。

  (2)学习与工作领域社会生活的长期趋势

  上升趋势的变量:综合入学率(图1-6)、成人识字率、青年识字率、预期受教育年数、人均教育费用、社会生产力(图1-7)、劳动力素质、成人受教育年数、人均收入、人均购买力、最低工资等。

  下降趋势的变量:成人文盲率(图1-8)、小学和中学的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平均工作时间(图1-9)、贫困率、儿童工作率、儿童营养不良率、成人营养不良率等。

  长期波动的变量:失业率、妇女失业率、青年失业率等。

  数值饱和的变量:20世纪发达国家的一些社会变量已经成为数值饱和变量,如成人识字率、青年识字率、成人文盲率、儿童工作率、儿童营养不良率等。

  (3)休闲与福利领域社会生活的长期趋势

  上升趋势的变量:休闲时间(图1-10)、国内旅游、国际旅游、体育活动、汽车普及率(图1-11)、电话普及率(图1-12)、传真机、收音机普及率、电视普及率、个人电脑普及率、因特网普及率、社会保障费用、社会福利、养老金数额等。

  下降趋势的变量:没有汽车、电话和电视等的家庭比例、没有

社会保险的人口比例等。

  先升后降的变量:职业事故死亡率等经历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长期波动的变量:犯罪率、自杀率等。

  数值饱和的变量:20世纪发达国家的一些社会变量已经成为数值饱和变量,如汽车普及率、电话普及率、电视普及率等,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

  2、社会生活变迁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在过去的300年里,社会现代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是社会生活的世界前沿、国际差距和国际地位的变化等。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不能对每一个指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进行时序分析,只能以少数指标为代表。关于每一个指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请参考本章第三节截面分析的结果。

  (1)人口与健康领域社会生活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在人口与健康领域,世界范围的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不平衡的,不同国家的进展差别很大。人口、家庭、家居、卫生和营养等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都在发生变化。这里不妨用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指标来表征本领域的社会生活水平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的变化(表1-15)和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16)。

  首先,平均预期寿命的世界前沿。在1750~2002年期间,最大平均预期寿命从38岁延长到82岁。1750年瑞典人平均预期寿命达到38岁,法国人为24岁;2002年日本人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

  其次,平均预期寿命的国际差距。在1750~2002年期间,平均预期寿命的国际绝对差距从13岁扩大到45岁,但相对差距的变化非常有限。2002年,塞拉利昂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37岁,比1750年瑞典人的38岁还要少1岁。

  其三,平均预期寿命的国家地位的转移。利用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15),从1960年到2000年的40年里,27%的高预期寿命国家降级(下降为中高或中低预期寿命国家),30%的低预期寿命国家升级(上升为中低或中高预期寿命国家);中高预期寿命国家中33%的国家升级和19%的国家降级,中低预期寿命国家中29%的国家地位升级和32%的国家地位降级。

  (2)学习与工作领域社会生活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在学习与工作领域,教育、社会生产力、劳动力素质、收入和贫困水平等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都在发生变化。这里,以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为代表指标,分析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变化(表1-17)以及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18)。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世界前沿。按1990年国际美元价格计算,从1700年到2001年,社会生产力的世界前沿水平从2110国际美元扩大到27109国际美元。

  其次,社会生产力的国际差距。在过去的300年里(1700~2001),社会生产力的绝对差距从1700美元扩大到26700多美元,扩大了约15倍,年均复合扩大速度约为0.92%;相对差距从5倍扩大到73倍。

  其三,社会生产力的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大小把国家分成四组:高生产力组、中高生产力组、中低生产力组和低生产力组(第1、2、3和4组),利用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18)。在100年里,71%的高生产力国家仍是高生产力国家,74%的中高生产力国家仍是中高生产力国家,64%的低生产力国家仍是低生产力国家,中低生产力国家的转移概率很高,流动性比较大。

  (3)休闲与福利领域社会生活的世界前沿与国际差距

  在休闲与福利领域,世界范围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样是不平衡的,国家表现差别很大。休闲娱乐、交通通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都在发生变化。这里不妨用私人汽车普及率(私人轿车/1000人)指标来表征本领域的社会生活水平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的变化(表1-19)和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20)。

  首先,汽车普及率的世界前沿。在20世纪里,汽车普及率的世界前沿,从每万人3辆车发展到每千人580辆车。

  其次,汽车普及率的国际差距。汽车普及率的绝对差距一直在扩大,相对差距的变化有起伏。

  其三,汽车普及率的国家地位的转移。在20世纪后50年里,71%的汽车普及率的先进国家一直是先进国家,75%的后进国家一直是后进国家,汽车普及率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流动性比较大,转移概率比较高。

  二、社会结构的300年时序分析

  在社会学里,社会结构指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是个人或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在本期报告里,社会结构指构成社会领域及其各分领域的各个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并重点分析人口与健康等3大类社会分领域的社会结构。由于历史数据的缺乏,我们不可能分析社会结构的全部指标,只能选择有代表性和统计数据(研究资料)的指标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尽管不全面,但可发现这些领域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些基本事实。

  1、社会结构变迁的长期趋势

  在过去300年,社会结构的变化是非常深刻的(表1-21)。社会结构变化的长期趋势可以分为五大类:上升类、下降类、先升后降类、长期波动类、随机波动类。前两类更多反映社会结构水平的变化,后两类更多反映社会状态的变化。在上升和下降的两类变量中,有些变量是开放性变量,数值几乎没有限制;有些变量是数值有限变量,数值会逐步逼近某个极限值(最大或最小值,100%或0%);数值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极限值的变量,可以简称为数值饱和变量。下面分别刻画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社会结构的长期趋势。

  (1)人口与健康领域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

  上升趋势的变量:老龄化、郊区化、医生数/千人、护士数/千人、病床数/千人、儿童免疫率等。

  下降趋势的变量:家庭规模、抚养比、恩格尔系数、营养不良人口和肺结核病比例等。

  先升后降的变量:部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了上升和稳定(或下降)两个阶段。

  数值饱和的变量:20世纪发达国家的一些社会变量的数值已经饱和,如城市化、儿童免疫率等,它们的数值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值。

  人口领域社会结构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家庭居住结构的变化,包括广泛社会流动、中产阶级扩大、老龄化(图1-13)、家庭小型化和多样化、城市化(图1-14)和郊区化(图1-15)等,它们既是社会转型的动力,也是社会转型标志。

  (2)学习与工作领域社会结构的长期趋势

  上升趋势的变量:小学入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教育费用/GDP、网络学习、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受过中等教育劳动力比例、服务业劳动力比例、知识性职业(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等。

  下降趋势的变量:农业劳动力比例、生产性职业比例、高度贫困率、中度贫困率等。

  先升后降的变量:许多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工业劳动力比例和服务性职业比例等变量,经历了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数值饱和的变量:20世纪发达国家的一些社会变量的数值已经饱和,如小学入学率、中学入学率、农业劳动力比例等,它们的数值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值。

  学习领域的社会结构的突出变化是教育结构的变化,从普及小学教育(6年义务教育)、普及初等教育(9年义务教育)、普及中等教育(12年义务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图1-16)。工作领域的社会结构变化的突出表现是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劳动力职业结构的变化,包括农业劳动力比例下降(图1-17)、工业劳动力比例先升后降(图1-18)、服务业劳动力比例上升(图1-19)、知识性职业比例上升(图1-20)、服务性职业比例先升后降(图1-21)、生产性职业比例下降(图1-22)等,它们既是社会转型的动力,也是社会转型的标志。

  (3)休闲与福利领域社会结构的长期趋势

  上升趋势的变量:国际旅游费用、国际旅游人次、网络游戏、娱乐多样性、信息费用/GDP、网络通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社会保障费用/GDP等。

  下降趋势的变量: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口、没有失业保险的劳动力等。

  先升后降的变量:电报和寻呼机等经历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长期波动的变量:犯罪的受害者、青少年犯罪、毒品犯罪、性犯罪等。

  数值饱和的变量:20世纪发达国家的一些社会变量的数值已经饱和,如养老保险覆盖率等,它们的数值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值。

  休闲与福利领域社会结构变化的突出表现是娱乐休闲结构、通信结构和社会保障结构的变化,包括国际旅游(图1-22)、网络通信(图1-23)和社会保障(图1-24)的变化等。

  2、社会结构变迁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在过去的300年里,社会结构的变迁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是社会结构变化的世界前沿、国际差距和国际地位的变化等。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不能对每一个指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进行时序分析,只能以少数指标为代表。详细分析请参考本章第三节截面分析的结果。

  (1)城市化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城市化是反映人口居住结构(地理结构)变化的主要指标。城市化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的变化如表1-22,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如表1-23。

  首先,城市化的世界前沿。在1700~2002年期间,城市化从37%增加到97%。

  其次,城市化的国际差距。在1700~1950年期间,城市化的国际差距扩大;在1950~2002年期间,发达国家城市化逐步接近饱和,国际绝对差距逐步稳定,相对差距缩小。

  其三,城市化的国家地位的转移。利用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22),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里,31%的城市化先进国家降级,22%的城市化后进国家升级;处于城市化的世界中间位置的国家,其国际地位的流动性更大。

  (2)劳动力结构(农业劳动力比例)的世界前沿与国际差距

  农业劳动力比重的世界前沿(表1-23):在1950~2000年期间,农业劳动力比重的最小值(世界前沿)从4.9%下降到0.3%,最大值(世界末尾)从95%下降到89%。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国际差距(表1-24):农业劳动力比重的绝对差距缩小,相对差距扩大。

  (3)通信结构(因特网普及率)的世界前沿与国际差距

  因特网是网络通信的重要平台。因特网普及率的世界前沿(表1-25):在1990~2002年期间,因特网普及率(因特网用户/1000人)的世界前沿从8上升到573。因特网普及率的国际差距(表1-25):国际绝对差距在扩大,但相对差距先扩大后缩小。

  三、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分析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社会变迁是全方位的,必然包括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事实上,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变迁的时候,社会制度和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有些时候,社会生活和结构变化与社会制度和观念变化是基本同步的,但更多时候它们是不同步的。没有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演变,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现代化。

  在本期报告里,社会现代化的社会制度和观念,特指人类社会的社会领域的制度和观念。很显然,社会领域的制度和观念的变迁是非常复杂的,发生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时空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的社会制度与观念的变迁,也可以是不同步的。如果希望在有限篇幅里,全面完成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分析,那将是不现实的。本章第一节关于社会时间和社会形态的分析,为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分析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框架。这里,重点陈述社会领域和人口与健康等分领域的制度和观念时序变迁的事实。

  1、社会制度的时序分析

  根据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诺思 1999),制度是规范人类行为的规章、程序、伦理道德和习俗的集合。社会制度是关于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制度。没有社会制度的进步,就没有社会现代化。下面重点分析基本社会制度和人口与健康等分领域的社会制度。

  (1)基本社会制度的变化

  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等四种基本社会形态,每一个基本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基本社会制度,过渡时期有过渡性社会制度,亚社会形态也有相应的社会制度。在基本社会制度变迁的同时,社会各个领域的制度也发生着变化;同一个基本社会形态的基本社会制度,可能会有几个变种。

  基本社会制度是关于社会资源的所有、配置和分配的制度。在原始社会时代,基本社会制度是原始公有制,社会资源是公有的,社会资源平均分配或按需要分配。原始社会时代的过渡时期,产生了私有制,但社会制度仍带有公有制的色彩。在农业社会时代,基本社会制度是土地制度,包括奴隶制、庄园制、游牧制或佃农制,社会资源是私有的,君王官僚和奴隶主(庄园主或地主)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分配。在工业社会时代,基本社会制度是市场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和市场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分配。知识社会时代的基本社会制度将是信息网络和知识相关制度,知识资源生产、配置和分配的制度正在形成之中(表1-26)。

  新社会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孕育、引入、发展、成熟到被淘汰,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特点。于是,从一种基本社会制度到另一种制度,必然有一些中间形态的社会制度,可以称为过渡性社会制度或亚社会制度。在原始社会时代,亚社会制度有母系社会、渔业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的制度等。在农业社会时代,亚社会制度有狩猎采集社会、游牧社会、园艺社会的制度等。在工业社会时代,亚社会制度有各种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的制度等。在知识社会时代,亚社会制度包括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服务社会的制度等。

  (2)人口与健康等3大分领域的社会制度的变化

  人口与健康领域的社会制度。原始社会时代:自然生殖、母系和父系家庭,没有公共卫生制度。农业社会时代:鼓励生殖、大家庭和道德婚姻,农村社会,没有公共卫生制度。工业社会时代:有节制的生殖、法定婚姻和离婚,城市社会,建立公共卫生制度。知识社会时代:生殖、家庭、婚姻多样化,适应郊区化和信息化的公共卫生制度等。

  学习与工作领域的社会制度。原始社会时代:没有正规教育,男狩猎女采集,平均或按需要分配。农业社会时代:非规范的小学教育,家庭式手工劳动,自然作息制,按权力或地权分配。工业社会时代: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现代工厂制度,工业化标准工作制,按资本或按劳动分配等。知识社会时代:普及高等教育,数字化工作,弹性工作制,按贡献分配等。

  休闲与福利领域的社会制度。原始社会时代:自然休闲,氏族或部落安全制度等。农业社会时代:季节性休闲,家庭成员自保,没有社会福利,传统安全制度等。工业社会时代:法定休闲时间,现代交通通信,现代社会保障和福利,现代公共安全制度等。知识社会时代:多样化休闲,信息化交通通信,多样化社会保障和福利,数字化安全制度等。

  2、社会观念的时序分析

  社会观念的变化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是学术思想层面——社会思想的变迁,其二是社会规范层面——道德观念的变化,其三是国家政策层面——社会制度的变化。上面已经讨论了社会制度的变化,道德观念需要专门研究,下面重点讨论社会思想的历史演变。

  社会思想史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关于社会思想史,有大量文献,例如,于海的《西方社会思想史》和王处辉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等。很显然,全面介绍社会思想史,将超出本报告的范畴。这里简略进行社会思想的时序分析。

  (1)社会思想时序分析的时间坐标

  社会思想的时序分析,不是社会思想的编年史,也不是社会学家的编年史,更不是社会学名著的百科全书。我们认为,社会思想与社会时间、基本社会形态的关联分析,可以作为社会思想时序分析的一种方法。尽管有些社会理论,或者超前或者落后于它产生时的社会时间和社会形态,但是,它必然带有它那个时代的社会烙印。所以,可以将社会时间作为社会思想时序分析的时间坐标。

  事实上,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不同,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特点,需要不同思想;不同社会形态的思想,也会有不同特点。虽然不同社会时间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社会规律和特征,由于社会变迁的不同步和日益广泛的国内和国际交流,在某个社会时间和社会形态,可能存在着多种社会思想,它们相互影响。如果没有分析框架,就容易失去头绪,无所适从。采用社会时间作为分析的时间坐标,就相当于对社会思想进行了聚类。

  社会思想的演变,既反映了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对社会规律和社会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某种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推崇。这就意味着社会思想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想象、猜测或辩护的因素。很显然,不能把全部的社会思想作为真理,也不能低估任何一种社会理论的历史意义。每一种社会思想,都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或地理局限性,都可能具有某些知识和技术局限性,因为科学的不断发展必然不断更新人类的知识和技术系统;没有人能够准确预知未来科技的重大突破,并把这种新知识的影响融合到自己的社会理论中去。所以,必须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各种社会思想,而不应该超越或脱离历史和发展的逻辑。

  (2)基于社会时间的社会思想的演化

  从原始社会到知识社会,人类的社会思想是不断变化的(表1-27),这种变化是合乎逻辑的。例如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观念,原始社会是平等思想,农业社会是专制思想,工业社会是民主思想,知识社会是全球化思想等。所以,需要分别叙述不同社会时间的社会思想。

  在原始社会时代,人类的社会观念是非常朴素的,社会资源是公有的,男狩猎女采集,分配是平均的,对贡献大的人给予奖励;在原始社会时代后期,产生了原始私有制。

  在农业社会时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是各种专制社会,社会资源是私有的,资源的配制和分配是特权控制的;人类的社会观念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既有满足政治需要的社会策略,也有充满理想的社会憧憬,还有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描述。在农业社会的前期,有古代文明的奴隶社会观念,古典文明的多元社会思想,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社会思想、东方文明的封建社会思想等,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思想家提出的“大同社会”和“太平社会”等理想社会思想,至今仍有广泛影响。在农业社会的中期,封建社会思想是主导观念,包括东方社会思想、阿拉伯社会思想和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思想等。在农业社会时代后期,封建社会思想继续发展,但随着欧洲科学革命、宗教改革、商业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发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社会思想,成为欧洲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重要社会思想,如科学、民主、平等和自由等,直接影响社会现代化进程。

  在工业社会时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是各种民主福利社会,社会资源由国家和市场所配制和分配;人类的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学得以产生和发展。在工业社会时代的前期(18世纪),启蒙运动的社会思想继续发展和传播,《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国富论》、市民社会、《爱弥尔——论教育》等思想,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思想进程。在工业社会时代的中期(19世纪),社会思想百花齐放,古典社会学破土而出,并快速发展;实证社会学、社会进化论、普通社会学、历史和人文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保守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等社会思想,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工业社会时代在后期(20世纪前70年),社会思想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现代社会学的思想流派纷呈,包括结构功能主义、城市社会学、福利社会学、医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激进社会学、日常生活的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批判理论、系统理论、现代性理论、现代化理论、社会转型理论、传媒理论、结构主义和社会指标等;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研究,如发展社会学和依附理论等,也受到重视。

  在知识社会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的世界前沿开始进入知识社会,人类社会基本形态尚没有完全形成,但已经产生了一批新社会观点,例如,后现代社会理论(后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物质主义、后现代性、后现代化理论、后-后现代社会理论等)、后传统社会、世界体系理论、全球化、世界公民社会、女权主义、环境社会学、生态社会学、生态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社会、理性选择理论、结构化理论、风险社会、再现代化、反思现代性、多元文化社会、多元现代性、消费社会、学习社会、智能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数字化社会、赛博空间、创新社会、知识社会、生活质量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很显然,目前发达国家处于知识社会时代的早期,已经诞生了一批新观念;在中期,还将产生新思想,如生物经济社会、文化经济社会等;在后期,也会涌现新的理论。

  小结

  在过去300年里,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历史过程,旧的社会生活、结构、制度和观念逐步被新的替代,新的社会生活、结构、制度和观念从诞生、成长到成熟,一波又一波,不断演进。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对新旧社会的态度不同,而且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条件不同,世界社会现代化进程非常不平衡。有些社会变量的国际差距持续扩大,有些社会变量的国际差距经历扩大和缩小两个阶段。社会公平从来就是相对的,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总趋势是促进社会公平,尽管过程是不平坦的;通过加速社会流动、普及义务教育和普及社会保障与福利,国家内部的社会公平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同步,世界范围的社会公平并没有得到改进;事实上,过去300年里国际差距和不平等扩大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