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第一节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分析方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4:24 新浪财经

    2006年2月7日,“《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专家座谈会暨中国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 本文是报告的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分析方法

  社会领域的现代化,简称为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而社会变迁自古就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正如大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当然这句话的正确意义是有条件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变迁、社会趋势、社会结构、社会指标的研究和社会统计工作,为社会现代化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和数据。一般而言,社会现代化研究,既可以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综合分析和比较分析等,也可以借鉴经济学和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在20世纪中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建立了经济发展类型的跨国比较分析方法,包括时序分析和截面分析;《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采用了经济时序和截面分析、理论分析、经济时间和坐标分析等方法。很显然,社会现代化的分析,也是一种跨国比较分析,同样可以采用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坐标分析和理论分析等。

  一、社会现代化的时序分析方法

  在社会科学领域,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是一种常用方法,在社会趋势、经济趋势和经济周期研究时经常用到。我们认为,社会现代化的时序分析,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指标的时间系列数据和变化,揭示社会现代化的长期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1)选择分析的社会变量。社会现代化的分析变量,应该是社会领域的主要变量。但迄今为止,关于社会和社会领域并没有统一定义(表1-2)。为了便于分析,本期报告采用美国社会学家罗伯逊的观点:“社会就是一群享有共同地域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作用着的人”;“社会领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领域(图1-1);它既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又与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如经济和政治领域等)有一些交叉。在一定意义上说,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是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关于社会领域的科学研究是社会学。

  关于社会领域的具体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认识。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借鉴联合国、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社会指标(表1-3),识别社会领域的基本范围,并根据各个分领域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分层。

  本期报告把社会领域分为两个研究纬度(表1-4)。第一个纬度是分领域纬度,包括3大类和12个分领域,它们分别是:人口与健康类(人口、家庭、家居和卫生等4个);学习与工作类(教育、劳动、收入和贫困等4个);休闲与福利类(休闲娱乐、交通通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4个)。第二个纬度是分层次纬度,包括4个研究层次;它们分别是社会生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社会结构(结构和变化)、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等。本期报告把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单列出来(将来将专门进行分析),不作为社会领域的分析对象。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复杂过程。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社会变量的长期趋势和变化的特点不同,概括起来有五种类型(表1-5)。(1)上升变量:有些社会变量随时间而上升,其数值会发生短期波动,有的数值是开放的,有的数值是有限的。(2)下降变量:有些社会变量随时间而下降,其数值会发生短期波动,有的数值有一定大小(比例)限制,有的数值是开放的。(3)转折变量:有些社会变量经历上升和下降(或者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4)长期波动变量:有些社会变量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运动没有明显的方向性,趋势很平缓。(5)随机变量:有些社会变量的变化是随机的,趋势不明显。

  (2)选择分析的时间范围。我们需要了解社会现代化的全过程,所以,时间跨度应覆盖社会现代化的全过程。本报告时序分析的时间跨度为300年(1700~2001年)。

  (3)选择分析的国家样本。2001年人口超过100万且数据比较齐全的国家约有131个。显然,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篇幅里对每一个国家的社会时序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而且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时序数据非常少。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的不同步,我们选择15个国家(表1-6)作为基本样本(8个发达国家和7个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国民收入(GNI)约占世界总收入的78%,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

  (4)采集和建立社会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和资料。一般而言,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时序分析为定量分析,采用比较权威的部门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见后面的“数据资料来源”;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时序分析为定性分析,应注意选用比较科学客观的研究资料。

  (5)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社会变量的长期趋势,包括社会变迁和进步的特征事实。社会变量与其他变量(政治、经济、环境和文化)的相互关系,需要专门分析。

  (6)分析世界范围的社会前沿、社会差距、生活水平的长期趋势的变化规律等。

  二、社会现代化的截面分析方法

  社会现代化的截面分析,可以借鉴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学的截面分析方法,并加以调适。我们认为,社会现代化截面分析,主要目的是揭示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以2001年为例):

  (1)选择分析的社会变量。2001年社会截面的社会变量包括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等4个层次的变量。其中,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是定量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是定性的。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全部变量进行分析。

  本期报告的定量分析变量包括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人口与健康、学习与工作、休闲与福利等3大类领域)的12组84个社会变量(表1-7)。

  (2)选择分析的国家和国家分组。社会现代化的截面分析,应该尽可能包括全部国家(有数据的国家)。为了便于表述截面的特征,应对国家进行分组,并计算每组的特征值。本报告根据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对国家分组(表1-8)。

  (3)采集和建立社会变量的时间截面数据和资料。定量分析应采用比较权威的部门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见后面的“数据资料来源”;定性分析应注意选用比较客观的研究资料。

  社会截面分析的时间跨度,应该与社会时序分析基本一致,以便于研究结果的相互比较和交叉检验。本报告的时间跨度为300年(1700~2001年),覆盖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4)定量分析需要计算每组国家某个社会变量的“特征值”。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中值法”,即每组国家某个社会变量的数值的“中间值”。第二种方法是“平均值法”,可以是加权平均数或未加权平均数。第三种方法是“回归分析法”,用回归方程计算。

  本报告采用第二种方法——未加权平均值法。具体方法是:

  Xij = ∑xij / n

  其中,Xij为第i组国家第j个社会变量的“特征值”,∑xij为第i组国家第j个社会变量的每个国家的数值的加和,n为第i组国家的个数。

  (5)分析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变量的“特征关系”。分析各组国家、大国和小国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观念的相互关系。社会变量与其他变量(政治、经济、环境和文化)的相互关系,需要专门分析。

  (6)分析不同社会截面的社会前沿、社会差距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三、社会现代化的坐标分析方法

  1998年,中国科学院何传启研究员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建立了一种现代化研究的新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人类文明进程的时间表、周期表、坐标系和路线图;世界现代化的评价模型和现代化坐标系;经济现代化的时序分析、截面分析、经济时间表、周期表、坐标系和路径图等。这种用“现代化坐标”研究和刻画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方法,可以称为“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

  1、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

  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是利用“现代化坐标”来分析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包括三大步骤和六个部分(表1-9)。其中,三大步骤是:建立坐标系、变量分析和表达结果;六个部分是:现代化的坐标体系、范式分析、进程评价、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坐标图和路径图等;其主要特点是:时序分析与截面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方法和结果表达的模型化、图形化、数量化、系统性、实证性和科学性。三大步骤和六个部分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形成世界现代化的连续的、系列的时间坐标图和截面分布图,从而相对直观和系统地刻画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和分布。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现代化研究的全部领域。

  (1)现代化的坐标体系。现代化的坐标体系是坐标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人类文明进程的时间表、文明和现代化的周期表、文明和现代化的坐标系、文明和现代化的路径图等。

  文明和现代化的坐标系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横坐标可以是历史时间、文明时间、经济时间或社会时间等,纵坐标可以是文明水平、现代化水平、经济现代化水平、社会现代化水平或某个现代化指标水平等。现代化的坐标系可以分为四类:现代化的基本坐标系、各个领域现代化的坐标系、各个层次现代化的坐标系和各个现代化指标的坐标系(表1-10)。

  (2)现代化的范式分析。现代化的范式包括基本范式(现代性、文明形态等)和人类社会各领域的范式(如文化形态、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等)。关于现代性、文明形态和人类社会各领域的范式分析,可以成为现代化的坐标体系的基本变量。

  (3)现代化的进程评价。现代化的进程评价包括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评价、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现代化评价等,可以是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或综合评价。

  (4)现代化的时序分析。现代化的时序分析包括文明、现代性、现代化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种指标的时序分析。

  (5)现代化的截面分析。现代化的截面分析包括文明、现代性、现代化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种指标的截面分析。

  (6)现代化的坐标图和路径图。如果将现代化进程评价、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范式分析的结果,标记在现代化的坐标系里,就可以构成现代化的坐标图、路径图等。现代化的坐标图和路径图,既有基本图,也有各个领域和指标的分解图,它们可以组成一个现代化的坐标图和路径图的系统,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表征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和分布。

  2、社会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

  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社会现代化领域。社会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同样包括六个主要部分:社会现代化的坐标体系、范式分析、进程评价、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坐标图和路径图等,六个部分是相互支持的。由于社会现代化的时序分析和截面分析在前面已经做了介绍,进程评价将在第四章专门讨论,为避免重复,这里先讨论社会现代化的坐标体系,然后讨论社会现代化的范式分析。

  (1)社会现代化的坐标体系

  社会现代化的坐标体系是坐标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社会时间表、社会现代化周期表、社会现代化坐标系和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等(详见第二章)。社会现代化的坐标系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横坐标可以是“社会时间”等,纵坐标可以是社会现代化水平或某个社会现代化指标水平等。社会现代化的坐标系可以分为四类: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坐标系、各个分领域的坐标系、各个层次的坐标系和各个指标的坐标系等。

  纵坐标的刻度:社会现代化水平或某个社会现代化指标的水平。数据来自范式分析、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定量评价的结果。关于社会现代化评价方法,将在第四章专门分析。

  横坐标的刻度:社会时间等。社会时间指根据人类社会发展前沿的“历史时间轨迹”所标识的一种时间刻度。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时间”呢?因为历史时间不完全适用于社会形态分析。社会史学家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社会的变迁是不同步的。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变迁是不同步的;在同一个历史时间,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所以,历史时间和社会形态不是一一对应的,就像人的生物年龄与生理年龄不完全对应一样,历史时间不能简单地作为社会形态分析的时间坐标。

  如何建立社会现代化的“社会时间”呢?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我们能够推导出一种世界规模的经验时间:世界时间。……但即使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领先的国家里,世界的时间也没有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中,我们建立了经济时间。我们认为,可以利用人类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历史时间轨迹”来建立社会时间。因为,人类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现代化水平是完全正相关的;如果以社会生产力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变迁的“历史时间轨迹”为刻度,就可以建立一种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先进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形态的“社会时间”(表1-11)。

  一般而言,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社会时间与经济时间应该是基本一致的,社会时间与经济时间的刻度也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建立了经济时间,时间刻度为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并与经济时间对应,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社会时间”刻度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时代,每个社会时代的发展过程又包括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等四个阶段(表1-10)。

  在世界上,不同国家都采用统一的历史时间;但是,在同一历史时间,不同国家可能处于不同的社会时间。历史时间好比人的生物年龄,社会时间好比人的生理年龄。对于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国家,社会时间可能与历史时间是一致的;对于后进国家,社会时间与历史时间是不一致的。例如,2000年,美国处于知识社会,许多非洲国家处于农业社会。

  (2)社会现代化的范式分析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而人类社会的变迁有250万年的历史。分析人类社会的变迁,不仅要有单个社会指标分析,而且应该有整体社会变迁分析。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么,如何分析人类社会的整体变迁呢?一种选择是借鉴科学哲学的“范式”概念,分析社会形态的变迁。当然,简单地把人类社会的变迁归结为几种“社会形态”的演替(演变和交替)是有风险的,因为关于社会形态并没有统一的认识,而且这种提法具有“程式化”的嫌疑。尽管这样,社会形态分析,仍可以作为社会分析的一种有价值的分析工具。

  首先,社会形态的基本概念。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式”的概念,认为成熟科学的发展模式是“范式——科学革命——范式”。简单地说,范式指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范例,包括定理、理论和应用等。在科学发展史上,一种范式代表一种常规科学(成熟的科学),从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的转变就是科学革命。尽管还存在争议,范式和科学革命被认为是解释科学进步的一种有力理论。借鉴库恩“范式”的思想,我们把社会形态理解为一种“社会范式”,于是,人类社会的变迁可以表述为“社会范式——社会革命——社会范式”,或者“社会形态——社会革命——社会形态”。所以,可以抽象地认为,社会变迁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演变和交替,社会现代化表现为新社会形态的形成和转变。

  简要地说,社会形态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地说,社会形态(或者社会范式)是对人类社会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社会的结构和特征的一种抽象表述,每种社会形态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等。广义地说,每一种成熟的、稳定的(常规的)社会都是一种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是一个三维概念。①社会形态具有时间性。一种基本社会形态,对应一个社会时间;社会时间是根据社会生产力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变迁的“历史时间轨迹”所标识的一种时间刻度。②社会形态具有结构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包括人口、家庭、居住、卫生、教育、劳动、收入、休闲、交通通讯和社会制度等的结构。③社会形态具有特征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结构)、社会生活(方式和质量)、社会结构(结构和变化)、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特点等(表1-12)。

  其次,社会形态的基本分类。关于社会类型的划分,因为划分标准不同,迄今没有统一认识(表1-13)。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家们从未在划分社会类型的方式上达成过共识。”本报告认为,根据人类社会的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图1-2),是一种相对客观的划分方法。

  根据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的特点,我们把人类社会分为四种基本社会形态;在每两个基本形态之间,还存在一些过渡形态;在某个国家或民族地区处于某种基本社会形态的同时,它内部可以存在一些生产力水平各异的亚社会形态。反映了人类社会变迁的不平衡性。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社会形态和过渡社会形态。人类社会的基本社会形态,指人类社会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社会形态。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人类社会先后大致诞生了四种基本社会形态,它们分别是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等(表1-12),它们彼此之间在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等方面有本质的差别。

  人类社会的过渡社会形态,指在两种基本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因为,一个新的基本社会形态的形成需要经历若干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一个基本社会形态向另一个基本社会形态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图1-2)。这就预示着在基本社会形态以外,还有一些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例如,在原始社会时代后期的园艺社会和游牧社会;农业社会时代早期的游牧社会、狩猎农耕混合社会等;工业社会时代早期的半农业半工业社会、自由市场经济社会等;知识社会时代早期的半工业半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等。

  ②国家和民族地区的主社会形态和亚社会形态。国家或民族地区的主社会形态,指与国家或民族地区的平均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应的基本社会形态(或过渡社会形态),同样有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等四种基本形态和几种过渡社会形态。

  国家或民族地区的亚社会形态,指在国家内部与主社会形态(基本社会形态)同时存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与主社会形态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差别的社会形态。

  人类社会的变迁是不同步的,国家内部地区变迁也是不平衡的。当某个国家进入某种主社会形态(基本社会形态)时,它的内部可以存在一些社会生产力水平比基本社会形态的生产力水平更低或者更高的社会形态;它们的规模相对较小,可以统称为亚社会形态。国家的主社会形态(基本社会形态)和亚社会形态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某国家的主社会形态是农业社会,它的亚社会形态可能有工业社会、游牧社会、园艺社会或原始社会等;某国家的主社会形态是工业社会,它的亚社会形态可能有知识社会、农业社会、游牧社会、园艺社会或狩猎采集社会等;某国家的主社会形态是知识社会,它的亚社会形态可以有工业社会、农业社会、游牧社会、园艺社会或狩猎采集社会等。

  基于社会时间的社会形态分析,为社会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分析工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