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融资融券开禁在即 做空机制大幕开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08:05 经济参考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适时推出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有关方案,为资金合规入市创造条件。

  证券信用交易,就是通常所说的证券融资融券交易。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的这一表态,为融资融券的即将开闸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资本市场
议论已久的做空机制的建立,就此拉开大幕。

  证券信用交易制订规则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告诉记者,信用交易涉及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个根本性变革,从1993、1994年开始,我国已经讨论和呼吁10多年了,在目前

股权分置改革深入推进阶段则呼声更高。

  据权威人士透露,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草拟的《证券交易融资融券业务管理规定》即是国办文件中所称的“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有关方案”。该《管理规定》将在拟定和完善之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证券交易融资融券业务管理规定》将为资本市场开展信用交易铺平道路。这项《管理规定》已经被证监会列入证券法配套的二类规则,争取在2006年上半年予以发布。

  此前刚刚实施的新《证券法》,已经删除了对融资融券交易的限制性条款,使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合法化;而近日发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则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券商可以进行融资融券业务,并对融资融券规模与净资本的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该项法规也将在今年11月1日开始实行。

  贺强认为,目前融资已具备一定条件,而融券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实现。与透支交易类似,以前证券融资在法律上不允许,但这种现象在证券交易所存在,只不过客户与交易所心照不宣罢了。这种融资交易风险较大,可能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而在我国,融券的专业机构尚不存在,推行信用交易还缺少一个可操作性的条件和体系。

  做空机制将顺时而动

  据了解,融资融券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四种。市场通常说的融资融券,是指券商为投资者提供融资和融券交易。简单地说,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融券是借证券来卖,即卖空一只证券。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信用交易是资本市场很普遍的一种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建立信用交易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国股票市场属于典型的单边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诚颖博士告诉记者,融资融券的本质在于暗示国内股市的做空机制即将推出。何诚颖说,融资融券和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等是配套联在一起的,将会同时为资金规模和市场风险带来巨大的放大效应。

  “如今,国家即将放开融券限制,实际上是为未来股市引入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创造条件。”海顺咨询分析师也如此表示。融资融券和做空机制的结合,将使得股市投资者在下跌的市道中也能够赚钱。

  太平洋证券研发部李晓明则认为,融资融券尤其是融券的卖空机制是以后实施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必不可少的制度基础。从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来看,各种创新都需要卖空机制。股指期货期权、股票期货期权等的条件之一就是存在卖空套利机制。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创新,引进股指期货期权、股票期货期权,以及开发ETF等新产品,都需要以做空机制为前提。因此,从程序的合理性上来看,应先推出融资融券,再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融资融券成就多赢格局

  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法修改起草工作小组组长许健近日表示,如果监管有力,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应该没有风险。

  何诚颖向记者坦言,融资融券必须推出,而市场最担心的就是风险如何控制的问题,政府相关的监管和调控还有待加强。如果风险控制得好,这一因素对整个证券市场向上的拉动力将是巨大的。

  根据市场人士的分析,对于证券市场而言,融资融券的首要意义是解决流动性问题。如果一只股票能有10%用于抵押融资,等于体系内循环资金多生出10%。以这10%为杠杆,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其中银行信贷资金对证券市场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强。对于券商来说,融资融券无疑可以放大资金使用规模,可以使其捉襟见肘的资金面得到改善。

  对于投资者而言,融资融券更是意味着魅力难挡的盛宴即将开食。证券信用交易提供了进行多样化投资的机会和风险回避的手段:如牛市时融资,多买股票,则套利倍增;熊市时融券,投资者在高位时先借来股票将其抛售,然后到低位时再将股票买回归还。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