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香港教授丁学良:谁才是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9:29 扬子晚报

  2个月前,一篇《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文章将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推上了风头浪尖。

  尽管此后丁学良特别强调自己的评论一不是出于个人恩怨,二不是有意伤害任何人,但他所提出的观点,外界评价仍然褒贬不一。

  近日,丁学良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上海发展沙龙”上再论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学家,他认为,用经济学方面的国际标准来做衡量,不失为评价真伪经济学家的好方法。

  用经济学期刊评判

  随着经济学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用经济学期刊作为标准来评价经济学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丁学良看来,经济学期刊的编辑委员会往往是国际委员会,他们能够客观公正、而非利用裙带关系选择稿件。

  “经济学家群体对如何评判经济学家有很大程度上的共识。”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丁学良认为,最有资格评判某个经济学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水平的,当数经济学家本身,而非其他学科的人士。

  凭借经济学期刊来评价经济学家,有诸多指标,丁学良举例说,世界上有各种注册的经济学期刊800多种,其中有影响力的有160种,比较得到学术界尊重的有60种,被优秀的经济学家看中的有20种,被一流经济学家尊重的有12-15种。

  衡量一个经济学家,首先看他在这些最好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情况,其次看这些论文被其他经济学家引用的情况。

  由于指标甚多,且有些变量,这种评价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但在丁学良看来,经济学的评估,越来越像物理学和化学那样趋于精准。

  “你不能通吃”

  “你不能通吃,介绍自己之前,你要交代清楚,自己在什么机构做什么事情。”丁学良说。他感慨于美国的大学,对于经济学教授的要求之严格。事实上,“学而优则仕”的定律不仅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美国。美国政坛上不少风云人物曾是著名大学的教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是

哈佛大学的教授。但出任国务卿后,他的教授资格仅被保留两年。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斯蒂格利茨曾经公开批评IMF和世界银行在1997-1998金融危机时期的做法,他毫不留情地宣称,美国最好的大学的经济系的最好的毕业生都不会去这两个地方,他们都在这些最好的大学的最好的经济系里。

  斯蒂格利茨也曾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他从世界银行辞职后,选择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作为“顶级教授”重新开始教学和研究。

  丁学良说,作为经济学家,你和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一样,可以从事任何与日常社会生活相关的研究,但是,“你不能通吃,介绍自己之前,你要交代清楚,自己在什么机构做什么事情。”

  “既然做一个经济学家有名有利,那么你就要有规则。”他指出,经济学家是自己做的研究,还是拿了人家的钱做的研究,在发布之前要说清楚。

  别“装模作样”

  丁学良说,中国急需的是,把国际上经济学系如何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方法引进中国,在中国的环境下找到很好的嫁接点。

  “我不相信中国的大学就是完全拷贝,我相信能找到好的切入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他看来,只要方向是对的,着眼点高,成功的几率很大。

  波兰的一位经济学家说,单位装模作样地给我们发工资,我们装模作样地给单位干活。丁学良告诫说,中国的经济学家要避免陷入这种怪圈中去。

  他建议加大投入。在美国,最好的大学的最好的经济系的教授收入最高,最好的大学的最好的经济系的毕业生收入也是最高。“只要目标对了,投入越大产出越多。”

  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如果实施顺利的话,我们应该能有50所大学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其他的学校再向这50所看齐。”

  不久前,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每年有60万名新工程师诞生,比美国多出9倍,但仅有1.6万人拥有在外国公司工作的实用能力和语言能力。这份报告还指出,在未来10年中,中国将需要7.5万名拥有一些国际经验的管理人员,但目前中国只有5000多名这方面的人才。

  “希望中国的毕业生不仅仅在量上进步显著,也在质上进步显著。”丁学良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