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能源聚焦】功夫在石油之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8:56 扬子晚报

  如今人们不仅担心高油价,还在为石油产量是否已达“峰值”以致全球产量开始下降而忧心忡忡。是这样吗?如果石油产量确已触顶,我们是否面临这样一种未来:能源日益短缺、价格不断上扬,为争夺石油供应以致国际冲突?

  我们绝不能低估能源挑战。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世界能源需求可能在未来25年内增长50%。如果不加抑制,这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上升。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人类活动造成
的排放正在改变气候,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然而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世界能源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

  但上哪儿去找这些

能源呢?我的观点是,“唾手可得的”石油很可能已越过峰值,但其它能源储备的产量距峰值还有很长距离。

  非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依然丰富,不过这些资源较难开发利用。石油产业必须拓展新领域,开发新的碳氢化合能源,并整合“二氧化碳解决方案”。

  因此挑战在于,我们开发的技术既要能够推动增长,又不会导致环境恶化。也就是说,技术进步的应用规模必须足以产生真正的进步。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整合技术,因为在这个复杂的行业,这是真正产生利益的地方。同时,这还意味着,我们要在难度日益提高的项目中应用这些技术,以及在北极或深海水域等极富挑战的新环境中获取资源。

  技术所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大幅增加我们从现有储量中开采传统石油的数量。这比目前的行业平均水平略高1/3。能让工程师远程监控储藏过程的智能技术,连同使用热、天然气或化学品令石油更易流出的技术,都能大幅提高开采率。

  技术整合还能让我们获得过去无法获得的碳氢化合物资源。全球的天然气储备巨大,但大多尚未开发利用。把天然气冷凝为液态后,就能以液化气形态来运输,供其它市场发电。未来10年,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必将翻倍,但这同样取决于技术进步。将气体转变为液体同样要用到技术,它将使天然气产业的储备得以释放,将之转变为像

柴油那样的燃料,对大城市而言,这是减少污染的理想燃料。

  其它碳氢化合物能源的新领域包括重油、蕴藏在沙子和页岩里的石油、含有杂质的天然气和致密气层,以及煤层甲烷,而且煤炭储量也很丰富。

  在壳牌公司,我们正尝试用一种环保的方法释放油页岩中大量潜在的储量。我们在科罗拉多州用电热器加热岩层,释放轻质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气化技术为煤炭利用提供了更有效、更清洁和更灵活的方法,最终产生的“合成气”能够成为联合循环发电厂的有效燃料。采用与液化气同样的技术,还能生产高质量的液体燃料。世界将需要这些资源,但由于它们的碳含量更高,找到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方法也就更紧迫。

  所以,我的设想是捕捉“绿色化石燃料”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将之封存于地下或惰性物质中。从中期来看,这可能比替代能源更廉价、更便利也更灵活。通常一座10亿瓦特的火力电厂,其碳排放量相当于150万辆小汽车。

  这一设想能否成功,先决条件在于是否有足够的投资用于获取更难获得的资源、并长期从事技术开发。国际能源署估计,要满足全球能源需求,至2030年投入将超过17万亿美元。鉴于投资需求迫切,征收暴利税只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对这个有价格波动历史的行业而言。

  因此,尽管存在诸多能源可用来应对能源挑战,但能源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它必须动用经验和人才,同时也有赖于政府和消费者认识到我们有共同的利害关系、认识到必须应对正在改变的环境。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