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养老新政-纵深篇:要就业还是要养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9:27 燕赵都市报

  当失业和养老互为钳制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认真看待。

  白色浪潮

  “男工人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这一耳熟能详的“法定退休年龄”,如今正面临着考验———2004年9月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
义透露,正在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

  之所以让“延迟退休”这个话题平地间风生水起,原因在于“养老”。

  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中国企业职工退休制度,几十年来未见改变,而这却与我们当前的人口寿命及老龄化的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按照国际惯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社会被称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人口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0.88亿,已经达到总人口比例的7%。老龄化社会无可辩驳地到来了。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老龄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

  西欧等国的老龄化是在工业化完成以后渐进出现的,其漫长的过渡时期使社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富来应对老龄化问题。

  而相比之下,我国的老龄化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前到来了,社会财富积累不够,首先面临考验的是养老金支付系统。胡晓义坦陈,当时考虑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的目的之一,就是减轻“白色浪潮”对社会养老的压力。

  养老巨压

  有资料显示,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岁。50年后,中国人口在60岁时的预期平均余命为16年。那么,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就是,我们养上一代只要十年,而下一代养我们要二三十年,养老带来的巨大压力显而易见,原来的退休年限显然已经不适合目前的人均寿命。

  退休年龄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界定,多数国家把退休年龄规定在60岁至65岁之间,以顺应人口寿命延长和人口老化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各国的改革,均有提高退休年龄的普遍倾向。因为要想解决日趋严重的养老金压力,这一方法可以在减少养老金领取年限的同时增加养老金积累的年限,并且不需要对养老保障体制做大的修正。

  2004年4月,由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完成的《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指出,中国正用当前工人的税钱养活当前的退休人员———这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空账运行”方式。“因此,延迟退休,对养老金制度的自我平衡是有好处的。”专家们表示。

  

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徐滇庆及三位学者曾在2001年就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金盈余的影响做了测算。假设2010~2015年间女工的退休年龄逐步提高5岁。男女工人的退休年龄都在2020~2025年间再提高5岁,养老金体系将保持盈余。

  就业矛盾

  但,延迟退休就能挽救养老吗?

  随着高校扩招生毕业高峰的来临和原本就存在的隐性失业,再加上大量农民工走向城市,已造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相对过剩。不少地区为了给年轻人腾出岗位,甚至采取了内部退养,让员工提前退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矛盾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必定会加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但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这个比例相当惊人。

  根据相关部门预测,未来20年间,中国在克服现有失业人口和下岗人口就业问题的基础上,还要为新增加的1.2亿人口进一步创造就业机会。

  如果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无法找到工作,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意味着今后养老金积累的困难,其结果是当年轻的劳动力人口进入老年后,其养老问题将会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失业和养老,已构成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在钳制关系。如何找到延迟退休与解决就业之间的最佳结合点,缓解这两股力量对中国社会稳定所产生的震荡,还是一个尚待论证的问题。

  相关链接:1400万的就业缺口

  权威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至今的10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个;1998年至2003年,189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今后两到三年内,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000万左右,而城镇年度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每年将有1400万就业缺口。

  社科院人口与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是个长期性的问题,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就业问题正在成为这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相关链接:有弹性延迟退休?

  专家测算,在我国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200多亿元。但是,延迟退休是一柄双刃利剑,在缓解

社保基金压力的同时,势必增加就业压力。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张国初说,退休不等于完全赋闲,不少人退休后还会加入劳动力市场。有的领域,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工作层次不一样,不会发生冲突,还能相互补充;但在有的领域,确实会有影响。应该详细研究,各个用工领域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作出精算后再研究退休制度。专家建议,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过于刚性,应该探索弹性的退休制度,研究退休条件和待遇分开的制度。

  (本报记者:王荣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