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石家庄2月5日电(王贵锁)河北省衡水市创新扶贫机制,把扶贫项目做成一个个产业链,使农民通过产业链的带动稳定增收。4年时间,这个市第一批扶持的230个贫困村的17.8万农民全部脱贫。为此,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专门在衡水市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他们的经验。
衡水市“链式扶贫”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各县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精心打造不同形
式的农业产业链,组织农民参与专业生产,从而创收脱贫。国家级贫困县武强县,农民养猪、养牛积极性高,同时在温室蔬菜种植和肉鸭加工上有一定基础,这个县便精心实施了“六链”扶贫,即猪链、菜链、鸭链、鸡链、牛链和劳务输出链扶贫。以猪链为例,他们采用“大场带小场,小场带农户”和“母猪直接到户”的方法,投入扶贫资金337万元,并吸引1600万元社会资金参与“斯格猪”产业打造,14个贫困村投资4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圈舍,以到户、合作、代养三种形式,支持2460个农户发展养猪,户均年增收4000元。
省级贫困县饶阳县,重点实施了菜链和劳务输出链扶贫。以菜链为例,他们利用本县蔬菜种植基础好的优势,在支持农民发展种菜的同时,安排扶贫资金扩建蔬菜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年交易量达15亿公斤、交易额达7 .9亿元的全国百强蔬菜批发市场,带动本县及周边市县农户发展蔬菜种植40万亩,全县3.5万农民靠发展蔬菜种植脱贫。
去年,衡水市还在全市实施了“斯格猪”周转和劳务输出两大扶贫工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输出,每年可新增2万户农民脱贫。
衡水市农业开发扶贫办公室主管扶贫的副主任刘建瑞介绍说:“‘链式扶贫’的最大好处和最成功之处是用产业链‘带着’贫困户进入市场,用产业链‘保着’贫困户稳定增收,不但扶贫资金用项准确,管理规范,投入零风险,且能最大限度地整合扶贫资源,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完)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