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调整导向 贸易大国不做“过路财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 09:23 南方日报

  触摸“十一五”开局首年经济发展轨迹

  外贸如何再上层楼

  超过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虽然使人们感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是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在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用“
过路财神”来评价中国的外贸状况。

  他表示,中国对欧美的顺差实际上是亚洲各个经济体的综合表现。因为中国在亚洲来说是一个加工中心。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大量的元器件运到中国来加工,在中国组装以后向欧美出口,所以我们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都是逆差,而对欧美则有很大的顺差。

  “按照2005年的贸易额,我国无疑是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但是我国的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缺乏话语权,其结果就是‘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去年12月11日,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李成钢在“中国民营企业创新与变局”论坛上表示,贸易大国远非贸易强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巨额经常项目顺差将激化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争端。”对于李德水的“过路财神”的说法,梅新育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巨额顺差本质上只不过是中国用海外低收益资产替换了国内高收益资产。

  顺差背后危机四伏

  短期内,对外贸易顺差高度集中于美欧的局面不可能根本改观。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还不能指望贸易争端形势明显缓解,因为我国贸易顺差未必能够显著减少,而且对外贸易顺差高度集中于美欧的局面不可能根本改观。”

  梅新育向记者解释说,今年美国要举行中期选举,1/3的参议员和全部众议员面临改选,美国国会中的保护主义者们必然会抓紧时间卖力表演其保护主义立场,有关利益集团也会竭力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施加压力限制中国商品。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对于2006年中国的外贸形势,很多专家并不十分乐观。在北京WTO事务中心法律部研究员武长海看来,2006年中国的贸易摩擦将会更加复杂化。

  他的观点是,我国虽然与欧美达成了协议,但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会提起“纺织品特保”立案调查。目前,有些国家开始主动要求与我国进行谈判,要求我国主动采取限制措施。

  不仅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等案例居高不下,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频繁发起贸易争端和摩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也认为,虽然2005年中国与欧盟在纺织品问题上初步达成协议,但摩擦的根源并未彻底化解。中国与美国的纺织品谈判仍在继续,可以预期,即使双方暂时达成协议,今后双方的争执或摩擦仍将延续。

  制造如何变为创造?

  “看问题不要只看海关的统计数字,不能只看物质商品的国际贸易关系,还要看无形的技术专利和服务等这些国际贸易。”在谈到中国的外贸状况时,李德水强调。

  业内人士认为,我们的贸易市场仍然过于集中,出口对美国、欧盟以及日本三大市场的依赖程度超过了50%;我们一些重要的资源、原材料的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特别是进口的方式都是以现货交易为主,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外部的风险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贴牌生产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在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看来,在生产要素的配置过程中,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我们仍然缺乏主导权。

  他强调:“贴牌生产或加工贸易,这种贸易方式有很强的迁涉性,对于我们稳定和协调发展对外贸易是极为不利的。”

  扩大内需是实现国内均衡发展,促进外部均衡的有效途径。在社科院专家李雪松看来,要想缓解贸易摩擦,就应该积极扩大进口,缩小贸易顺差。不仅如此,梅新育也认为,还应该加快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切实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傅自应透露,在“

十一五”期间,将会设立一套新的有利于外贸转变增长方式的考核指标体系。

  他认为,解决中国的贸易问题,首先就是要调整政府的导向。“不能片面地追求对外贸易的速度和规模,我们还要考虑制定有利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贸易政策。”

  本报驻京记者吕天玲实习生刘丽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