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08:51 中国经济时报 | |||||||||
■地区经济观察■本报记者 程小旭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32.7:64.8变化为2005年的1.4:30.9:67.7。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表明北京的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经济发展的内在素质提高,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表现突出。”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日前向媒体发布了2005年暨“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数据,数据是按
于秀琴说,2005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4%,低于上年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0.9%,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的结果,“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超出“十五”计划目标2.9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7%、11.7%和12.3%。 据介绍,北京市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二、三次产业稳定增长。从第二产业看,工业结构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8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3.1%。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增势稳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长2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全年汽车产量达到58.6万辆,比上年增长8.8%,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超过10%。“十五”期间,全市累计生产汽车179.5万辆,年均增长36.1%,是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资源型工业发展得到有效控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下降39.9%和32.5%。石油加工、化学工业、水泥等工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了10.4个百分点、8.9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2005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于上年4.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主要行业增长较快,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14.7%;其他主要行业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3%,比“九五”时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64.8%提高到2005年的67.7%。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是房地产业,“十五”期间房地产业年均增速高达19.7%,高于第三产业平均增速7.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6%升至2005年的7.2%,上升了2.6个百分点。 针对记者提出房地产业投资的比例比较高的问题,于秀琴说,2005年是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体现得比较明显的一年。北京的房地产投资在全社会投资当中的比重高达58%,这个比重在全国来说是最高的。从2005年的执行结果看,北京市在严控两个闸门,一个是资金、一个是土地,在这两点上措施非常得力,而且效果显著。从土地上对房地产的无序竞争实施一些控制。2005年房地产投资仅增长3.5%,这个速度比上一年度低了很多。由此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的结构比去年回落5个百分点,回落到53%。 根据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在未来五年,北京将着眼于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规范区域竞争秩序,按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区县功能定位,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重点产业和新建项目相对集中发展,逐步形成与城市功能、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根据规划,北京市的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将分为四大功能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同时将构筑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即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竺临空经济区、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和金融街;并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集聚区,推进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光机电、大兴生物医药、房山新材料等专业园区建设,促进高端制造业重点行业集群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渐趋合理,产业空间分布格局逐渐科学、完善,加上奥运会举办的契机,将带动整个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