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成
《小玩意》(1933年)
导演: 孙瑜
影响力:影片描绘了以制作玩具枪炮为业的叶大嫂一家的悲剧生活,并揭示出这一悲剧的真正根源在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影片上映之后,业界大为震动,尤其是影片结尾处,叶大嫂冲上街头,发出抗日救亡的呼声,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该片同时也在商界引起了从业与救国的反思。
《渔光曲》(1934年)
导演: 蔡楚生
影响力:影片以东海渔民徐家的家庭悲剧为主线,贯穿了1930年代中国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影片通过船主之子何子英这位新工商从业者的形象,探讨了“实业救国”的理想问题。影片上映之后,观众对农民的凄惨生活深表同情;对实业人士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并在1935年成为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中国电影。
《水乡的春天》(1955年)
导演: 谢晋
影响力:这是一部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影片以淮河下游的南湾村为故事背景,描述了村长吉春林如何带领村民发展生产,建设经济的过程。影片细致深入地表现了当时农村的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片中关于农村养殖业、手工业及供销合作社的描绘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年)
导演:沈浮、刘琼、林扬
影响力:影片讲述了上海大华带钢厂新任书记兼厂长的杨光沛艰苦创业,率先改进生产工艺,实现全厂机械化的故事,反映了19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领导者风采。影片强烈地鼓舞了经济建设者们锐意创新的精神,也增强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观念,有力地推动了技术革命的进步。
《芙蓉镇》(1986年)
导演:谢晋
影响力:影片以芙蓉小镇为背景,以经营米豆腐摊的女子胡玉音及丈夫黎桂桂为中心人物,表现了他们在“文革”前后十数年中的命运遭遇。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同时,影片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私营业主的遭遇赋予深切同情。片中对私营业主的真诚赞誉使他们重新获得了发展经济参与建设的信心。
《共和国不会忘记》(1988年)
导演:翟俊杰
影响力:通过对于华江钢铁公司总经理田耕苦心经营,终使企业扭亏为盈的叙述,展现了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片中企业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领导者高瞻远瞩的品质相映成辉,奏响了中国经济建设嘹亮的进行曲。影片热烈地鼓舞了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精神。
《情洒浦江》(1991年)
导演:石晓华
影响力:影片以“跨世纪工程”——上海南浦大桥建设为主要情节,描绘了参与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人员。片中不仅表现了建设者勇于创业的精神,而且通过各条战线密切合作,各个部门通力协助的建设场景再现,刻画出中国经济建设者们的风采。该片对于经济建设者们由衷赞扬在现实中产生巨大了的鼓舞作用。
《股疯》(1993年)
导演: 李国立
影响力:作为中国经济新现象的股票在影片中成为真正的主角。影片用轻喜剧的形式充满善意地描绘了1990年代全民炒股的疯狂热潮。在轻松平缓的叙事语气之中,透露出商业大潮和经济利益对普通民众的冲击。通过对股票市场的涨落起伏和人们生活的戏剧变化,从侧面流露出中国民众对于经济观念的转化。
《洗澡》(1999年)
导演: 张扬
影响力:影片叙事流畅,表意深刻,围绕一个澡堂经营的问题,剖析了商业价值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通过对于刘家长子刘大明这一人物的塑造,借其犹豫的内心表达了商业与文化的双重思虑。影片因而成世纪之交中国影界的杰作之一,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影片已打开主流院线的大门”。
《首席执行官》(2002年)
导演:吴天明
影响力:影片以青岛海尔和企业家张瑞敏为原型,描绘了他如何把一个负债累累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世界家电企业龙头的过程,并热情歌颂了中国企业家的雄韬伟略。影片塑造人物丰满有型,铺叙情节张弛有度。该片上映之后,迅速掀起观看热潮,在排队入场的观众中,既有CEO,又有小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