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发改委下猛药整治汽车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09:42 南方日报

  

发改委下猛药整治汽车业
新华社记者戴浩摄勒令124家企业永久退出

  汽车可能从过剩行业升级为过热行业

  业界一直在争论是否产能过剩的汽车产业,开始被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戴上了“紧箍咒”。昨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获悉,全国124家企业被永久终止车辆生产或者被取
消生产资格。由国家

宏观调控推动的产业兼并重组将在今年再次成为业界焦点。记者同时获悉,汽车行业很有可能从产能过剩行业“升级”为过热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整治措施,而限制产能扩张是重中之重。

  而来自国家

商务部前日的统计显示,汽车业利润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扭转大幅下滑势头,这主要依赖产销量高速增长弥补了降价与成本上涨带来的损失。那么,产能受限是否将对刚刚恢复元气的汽车业利润形成打击?这将成为中国汽车业在2006年及今后必将面临的一大悬疑。

  广东八企业上榜退出名单

  从昨日起至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示拟撤销部分车辆生产企业已获得的WMI(世界制造厂代号)清单。在这份清单当中,共有142家企业上榜,其中124家被永久终止车辆(包括整车、改装车和专用车)生产或被取消生产资格。

  在这份清单中,广东地区有广州京安云豹汽车有限公司、广州南华客车厂、广州客车厂、广州轿车有限公司、广东省客车厂、广州华星汽车有限公司以及两家

摩托车企业被终止了生产资格。

  记者了解到,即将作别汽车业的124家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已经被重组兼并,或者因经营不善以至名存实亡。但部分企业手中仍旧拥有造车“壳”资源;而波导、美的等不少民营企业正是通过收购这些“壳”资源切入汽车业。因此,这些落魄的企业一度被视为“香饽饽”,并成为外行掀起造车热的“温床”。

  针对国家发改委此次大刀阔斧般削减汽车企业的举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采访时评论道,这是国家在剔除无效产能,整顿汽车产业。

  重手整治产能过剩

  对于此番举动,更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即将对列为产能过剩的汽车业“下猛药”进行整治。有消息称,汽车业除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之外,还将被“升级”为过热行业。

  就在上周,刚获得轿车准生证的力帆汽车掌门人尹明善透露,发改委把力帆作为轿车项目审批的最后一个进入者。据了解,今后民营资本进入汽车行业不是不允许,但主要体现将是参股国有汽车企业,自己做汽车项目要达到一定的投资量和规模才行。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称,针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将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如完善行业规划政策,严格市场准入,控制新上项目,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等措施。

  车企欲以销量提高利润

  在目前形势下,限制产能扩张无疑是主管部门最直接的手段。事实上,在降价与成本不断上升的不利条件下,汽车业的利润主要依靠旺销的产销这一主要渠道。

  前日,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权威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汽车行业整体利润同比前年下降的趋势减缓。全国6222家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480.98亿元,同比增长8.69%,增幅比前10个月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62.56亿元,同比下降29.79%,下降额为196.25亿元,下降幅度比前10个月减少6.73个百分点。而汽车整车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为202.91亿元,同比下降40%左右,这比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幅度减少了10个百分点。其关键原因是,汽车销量在去年下半年不断创造历史月度新高,带动利润不断回升。

  由此可见,整车企业产销量扩大成为行业利润回暖的主要因素,这种趋势也将在今年延续。据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徐长明预测,2006年中国汽车销售量将增加10.3%,其中轿车销售将增加15%,规模在328万辆左右。不少企业在今年年初也制订了较为乐观的产销目标。

  抗风险能力急需提高

  而在发展改革委昨日举行的经济运行发布会上,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逐渐成为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的严重障碍,今年要充分予以关注,坚决遏制这种势头。”随着近两年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2005年,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有的已经跌破成本;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企业增加。这些评论放在汽车产业并不为过。

  因此,一旦国家主管部门推出限制产能等一系列铁腕政策,以产销驱动利润增长的企业经营模式将受到一定的冲击。有关汽车业专家说,整治过热对于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汽车项目将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对拟建项目影响深远,部分企业的项目可能被搁浅。目前,一些主流企业产能仍旧不足,正在申请开建第二工厂。今年仍将有一些畅销车型因产能不足而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

  在国家一系列“降温”政策之下,汽车业依赖产销渠道的单一盈利模式必须改变。有专家建议,汽车企业在目前深化节源开流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挖掘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下端的空白市场,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一味地依靠产销量的提升去抵消整车盈利能力的下降,我国整车制造业可能将进入“无利可图”时代。

  本报记者乐国星侯小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