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统筹发展指导明示禁限区域 甘肃区域开发不再全面开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对于经济落后的甘肃省来说,追赶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路径将不再是全面开发。记者从《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看到,建设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已经成为该省统筹区域发展的选择,限制、禁止开发区域首度被明确在“开发指导图”上标出。

  甘肃省提出要科学区分不同类型区域的主体功能,合理高效利用国土空间,促进人
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优化开发区域,要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发展,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结构的层次;科学规划城镇群的发展布局,提高吸纳现有流动人口和其他区域

  转移人口的能力。据此,在重点开发区域,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和布局,提高城镇扩大就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限制开发区域,要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方针,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工程性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经济,引导人口自愿平稳有序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对于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加强生态的修复和保护。

  由此所画出的四大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所减弱的区域。主要是以兰州、白银为中心的经济密集

  区。这类区域既要发展成为全省强大的经济密集区,也要成为较高的人口密集区,更要成为参与国内分工和竞争的龙头和主体。而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备在一定程度上继续集聚经济和人口的地区,主要包括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以城市为节点的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这一区域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既要承接优化整合区域的产业转移,又要吸纳、限制和禁止开发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以及自然保护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

  《规划》明确的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不具备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城。这一区域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天然林保护地区、草原“三化”地区、重要水源保护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等。对此类地区,要以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满足一定规模的就业为重点,调整完善城镇布局,避免盲目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与人口、经济的交流需要相适应。

  《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种自然保护区域,重点是江河源头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动物和地质等保护区。在这类地区开发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要立足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生态。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转移,逐步实现主体功能区人均财政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等化的目标。

  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规划》提出了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即: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鼓励优势地区率先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

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共赢机制,促进产业在地区间合理分布和分工协作。鼓励发展较快地区支持和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健全和完善区域互助机制,抑制地区差距扩大。(25E1)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