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隐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09:57 扬子晚报

  在流动性足够充分的情况下,整个信用风险被弱化,各金融机构对其的信用情况开始“格外留神”

  “我们现在专门设置了 ‘信用岗’,对于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要进行行业分析和研究,才会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其债券。”第一创业的王皓宇告诉本刊。

  短期融资券的风险十分巨大,由于它属于无担保债券,其风险将完全由投资人承担。

  除了券商,大部分基金公司也开始着手对短期融资券进行一系列非常严格的投资策略分析,除了通过行业的评估,以及分析基本面和行业这些基础研究以外,基金经理甚至会进行实地考察,用以估计其中的一些潜在的投资风险。

  中国GDP的高速增长,企业保持了旺盛的盈利状态,对于3%左右的融资成本,利润完全能够支持。去年5月26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发行首期短期融资券以来,中国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迅猛,去年累计发行额已达1392亿元,远远超过了去年企业债券654亿元的总发行量,截至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市场共发行短期融资券84只,实际发行量为1576亿元。保守预计,今年的短期融资券规模将达到4000~5000亿元。

  信用评级无法满足需求

  “不能武断说,现在发行的一些短券的评级无法正确反映公司本身的信用情况。但是,市场对于评级之后的结果普遍是不认可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王皓宇说。这就是券商和基金公司会特别对发行短期融资券公司的信用状况进行自己分析的原因。

  1月4日,浦发集团、攀钢集团、雅戈尔、宁夏煤业、康美药业5家公司发行各自1年期短券,最终的发行收益率从3。19%到3。8098%不等,定价差距却达62个基点;而这5家公司的信用评级均为A-1+。

  虽然去年11月,央行专门为此出台了关于信用评级的《规范》,但是“目前市场评级还不够完善,同一评级企业资质相差较大,不同资质的企业则未能严格区分开来。” 招商证券陈英认为,“信用等级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违约可能性,理应作为债券定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但目前市场对两个信用等级的利差未加以区分,这属于较不正常的现象。”

  正是由于短期融资券不严格的信用定价,而此前的信用产品特别少,也没有很多产品可供参考的例子,因此,券商和基金现在才会对信用风险状况格外重视。

  信用风险不受重视

  另一种观点现在同样也饱受争议。

  “由于短期融资券期限较短(通常为一年以内),短期违约风险较低。受边际效应影响,市场对信用等级差异的反映不会很明显。”陈英认为。

  反对方认为:即使央行在短期融资券的审批中非常严格,但企业在一年的时间内如果经营出现问题,市场马上就会显现出来,违约风险就会非常的高,而且一旦有一个企业的短期融资券出现问题,那么一定会拖累整个市场。

  但监管部门对其中的风险并没有足够重视。央行把短期融资券看作近似短期贷款,所以风险的解决方式也类似等同于贷款的处理方式,即把银行的贷款拨备作为损失准备。

  但是“这种贷款拨备,主要还是以银行为投资人的形式,忽略了在短期融资券方面投资群体的多元化,因为除了银行之外,还有券商、基金等其他投资主体。”有基金的交易员告诉记者。

  对于

商业银行、城信社和农信社等购买短期融资券,监管部门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的地区的银监局对于不同的银行相关规定也不相同。

  而银行对于短期融资券的内部风险评估也主要依据该企业是否具有银行的授信,因此,银行更偏向于投资具有授信企业的短期融资券。

  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也是短期融资券的风险无法得到很好控制的原因。

  由于短券的一、二级市场的利差大(最高时曾达到110个基点),短期融资券一直是货币市场炙手可热的品种。而今年其巨大的发行规模将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到市场中来。

  充足的流动性,使得对于信用定价而言,就不可能太严格,在信用评级方面和风险识别上,短券的风险就被弱化了。别国的情况大体也是如此。如果央行一直保持这种比较宽松的货币环境,那么短期融资券的火爆将会持续。

  有关人士分析:对于风险的规避,除了需要对评级机构的制度完善之外,还要在短券的发行制度上更加完善,比如可以使企业发布短券的公告日与实际发行日的距离时间更长一些(现在普通的相隔时间为3天),有利于机构对企业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准备,还可以借鉴股市的经验,进行更多的信息披露。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