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分析(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邹新马素红

  六、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总体判断: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一定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截至2005年12月30日,美元兑人民币的基准汇价为1:8.0702
,人民币兑美元较7月22日的8.11累计升值近0.49%,升值达398个基点,但未达到人民银行规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每日0.3%的浮动上限(见图1)。

  2005年7月我国启动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双向浮动。但总体呈“大涨小跌”的盘升走势,尤其在2005年年底境内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其主要原因是同期美元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全面贬值。

  同时,人民币汇改启动后,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所缓解。一方面,反映人民币汇率远期水平的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合约在11月22日报价是7.7683元,美元贴水点数较7月22日人民币升值当天的4000点收窄到3150点(见图2);另一方面,我国银行柜台远期结售汇也从净结汇逐渐变为净售汇。这两方面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较汇改前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境内外美元利差趋于缩小。目前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美元小额存款利率已由汇改前的1.125%提高到3%,上升了1.875个百分点,而同期美联储利率从3.25%调至4.25%,仅提高了1个百分点,并且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已近尾声,因此从利率平价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有所弱化。但值得指出的是,巨额贸易顺差仍给人民币带来了较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汇率制度配套改革全面提速:

  一是释放境内外汇需求,减小被动吸收美元的压力。2005年7月发布的《关于放宽境内机构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现汇的比例由30%或50%调高到50%或80%;新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初始限额由10万美元调升为20万美元。随后发布的《关于调整境内居民个人经常项目下因私购汇限额及简化相关手续的通知》又提高了因私出境的居民购汇限额,并简化了购汇手续。

  二是外汇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外汇产品创新加快,人民币的市场汇率形成机制初见雏形。继2005年8月监管层推出允许部分市场主体开展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及本外币掉期交易等一系列新措施之后,正式于2006年1月4日启动的询价交易(OTC方式)和美元做市商制度是我国外汇市场建设上的一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由过去的银行间撮合市场收盘价改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人民币兑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和港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这种机制将极大地增加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为发现市场供求决定的人民币基准汇率做好铺垫。

  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参考的货币篮子,扩大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浮动空间。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至3%;将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的管理方式由原来以当日交易中间价为中心、上下0.2%的对称性管理改为实行最大买卖价差为1%(现汇)和4%(现钞)的价差幅度管理;取消了银行对客户挂牌的非美元货币的价差幅度限制。

  预计下一步监管层将加大配套改革力度,为逐步扩大美元对人民币的浮动空间做准备:一是加快外汇市场及产品的建设和创新,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更多金融产品;二是进一步释放境内的外汇需求;三是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尤其是对经常项目下的境外资金流入加强监控和堵漏;四是对非居民投资境内房地产采取限制措施。

  七、境内外汇存贷款及外汇资金市场动态分析

  总体判断:外汇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的外汇流动性风险值得高度关注。从外汇存款来看,截至2005年9月末,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下同外汇存款余额1575.12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只增长了1%,外汇储蓄存款同比则下降了11.56%。由于目前NDF预期人民币继续升值,因此未来外汇储蓄存款将进一步下降,各商业银行之间外汇储蓄存款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从外汇贷款来看,2005年9月末的外汇贷款余额为1496.44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0%。

  综合外汇存贷款看,在外汇储蓄存款持续下降的同时,外汇贷款余额却不断上升,这导致商业银行的外汇存贷比不断攀升,已由2002年6月末的68.05%上升至2005年9月末的95%(见图3)。

  同时,商业银行的外汇贷款长期化的趋势亦十分明显。境内金融机构中长期外汇贷款占全部外汇贷款的比重已由2002年6月末的34.02%上升到2005年9月末的42.20%,提高了8.18个百分点,而同期短期贷款则由30.63%上升到33%,仅提高了2.37个百分点(见图4)。

  高存贷比和外汇贷款长期化反映了境内外汇资金短缺问题加剧,更给境内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境内外汇存款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外汇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面临较大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外汇贷款的期限长期化使外汇资金的运用自主性大大降低。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的外汇资金流动性风险值得高度重视。

  八、在华外资银行走势分析

  总体判断:外资银行加速参股内地银行并逐步向中西部拓展分支网络,其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将被逐步取消。第一,内地刮起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风暴。2005年,美国银行和淡马锡投资公司参股中国建设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瑞银集团、亚洲开发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参股中国银行,荷兰银行ING会同国际金融公司参股北京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参股杭州商业银行。截至2005年10月末,共有19家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约为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另外仍有多达十余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洽谈入股国内商业银行事宜。第二,外资银行积极在发达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并逐步将业务拓展至西部和东北地区。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为众多外资银行重点目标市场的同时,外资银行在监管层的扶持和鼓励下加快进入东北和西部地区的金融市场。如2005年上半年渣打银行开始筹备成都分行,东亚银行获准在重庆设立分行。第三,外资银行力推核心产品并获得突破,截至2005年10月末,15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办网上银行,有利于弥补其分支网络的不足;41家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有利于扩大其在外汇理财和企业避险产品方面的优势;另外,外资银行在QFII托管上已占有约80%的托管份额。第四,外汇管理新规的出台对外资银行信贷业务有所影响,继2005年初颁布《关于2005年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核定工作的通知》之后,外管局又于4月又下发了《关于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其实质是加大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力度并逐步取消其在外汇贷款资金方面享受的“超国民待遇”。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