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劝富济贫”值得称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06:58 中华工商时报

  山西煤老板,在一般读者心中通常都是一副暴发户的模样:挥金如土,穷奢极欲。但在山西乡宁县,煤老板们却有了一副新形象。县长张效彪说:煤老板以前比谁买的车好,现在比谁做的公益事情多。

  ———《新华每日电讯》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是由于该县推出了一套被称为“一矿一业一事”的“劝富济贫”活动。县里的红头文件要求:凡属乡宁县开办的煤矿生产企业,都必须在本县境内创办或联办一个促进农民增收途径最便捷的非煤企业;兴办一项人民群众最渴望的社会公益事业;并确定标准为每卖一吨煤,煤老板应该拿出30元搞“一业一事”。

  在笔者看来,乡宁县的做法很好,体现了该县领导班子对“

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表现出了应有的执政能力,有利于社会和谐。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劝富济贫”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政府定位。曾经有一段时间,学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最好什么也别做,只当个打更看门的“守夜人”就可以了。但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政府单是“守夜”就不够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政府就变成了“家庭保姆”,要为公民提供终身的保姆式的服务。弗里德曼在《自由选择》一书里指出,政府的职能有四条:国家安全,社会公正,提供公共产品和扶贫。在中国,中共十六大把政府职能也概括为四句话:调节经济、市场监管、公共产品、社会服务。乡宁县政府的做法无疑符合这四句话的基本要求。

  其次,“劝富济贫”也符合一种“天然正义”的原则。煤老板在当地开采煤矿,给当地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当地有些村镇历史上曾处处有泉水,“但现在深井打到了600米”才能见到水,还有很多村庄的房屋因为地面塌陷和矿井放炮而出现了很多裂缝,变成危房。这些损失当然应该由煤老板弥补,诚如县长张效彪所说:“作为政府应该长远考虑,煤总有一天会挖完的,到那时,煤老板卷着钱远走高飞,老百姓怎么办?难道他们就生活在房屋倒塌、水源断流、耕地弃绝的废墟上?”

  最后,“劝富济贫”在客观上也为暴富的煤老板群体寻找到了一条“原罪救赎”之路,缓和了他们和贫困村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最终有利于这些煤老板的长远利益。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指标是:“乡宁县100多个煤老板,没有一个雇

保镖的。”而在几年前,该地曾有一个煤老板被绑架17次。我坚信,即便政府下一道“特赦令”,也绝对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当然,乡宁县的做法也不是没有争议的,最大的问题是在法律上存在灰色区域。不过,这其实也是符合中国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殊路径的,同时也等于是兑现“先富带后富”的历史承诺。从具体操作的层面看,如果采取由村民出面向煤老板提出补偿要求,政府居间调解签定协议的方式,可能更好一点。另外,政府的相关文件也应该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获得最高权力机关的支持,才更有合法性。

  (20G6)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